看看別人,想想台灣

(三組對照裡,看懂台灣是獨立?獨特?)

不管政治動機如何,郭正亮的文章寫得很好。就算是為了修補民進黨和共產黨的關係,就算是反串文,就算是苦肉計,在台灣當下的政治氣候,要發出這樣的聲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況,郭文所述,多數是事實。以前,我稱「皇民」就是殖民時代的「高級台灣人」,標籤的炮火凶猛。但郭正亮說,多少就有了平衡。這議題,可以跳離開最擁擠的藍綠區塊討論。

如果大陸要質疑日本無法誠實面對歷史,那麼,北京應該先學會面對歷史。如果台灣要質疑大陸無法面對抗戰歷史,那麼,台灣就要先學會面對歷史。

面對真實的歷史,像是德國教科書一樣真誠,這是國家或是族群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文明的基礎。我們才有資格要求文明的對話。不要「變來變去」,不要「假鬼假怪」。

二戰之後,國際政治的處理有三組重要對照關係。第一組,是中、韓、越、德,四個分裂國家如何走向統合。第二組,是兩個侵略國家德國和日本,如何修補自己犯下的可怕戰爭罪行。第三組,是兩個日本的殖民地台灣和朝鮮,如何論述並且發展出自己的歷史觀點。

從這三組對照裡,跳脫口水,我們比較容易得出長遠、穩定、正確的歷史感和政治態度。簡單講,七十年後的今天,這三組對照裡,第一組,不管誰統誰,分裂國家都是朝著統合方向走,只有台灣例外。第二組,兩個侵略國家,德國早在1970年就開始處理傷口,並且標定立場、設定議題,帶領歐洲走上統合之路,而日本,至今仍然無法得到受害國衷心的諒解,只有台灣充分「買帳」。第三組,戰後的南北韓,從官方到民間,完全站穩「反殖民」立場,唯有台灣,竟然還有不絕如屢的皇民文化,和向下紮根的皇民史觀。

台灣在三組關係裡,都是獨一無二。

不是不可以獨一無二。但台灣有條件獨一無二嗎?這個完全和戰後國際政治潮流背道而馳的獨一無二,台灣有足夠的條件和準備嗎?

不要低估李登輝的話語。即使這些媚日的話語,因為太媚了。也太昧了,在日本也沒有引起太多報導。徒然招來安倍操作李登輝,「拿台灣的拳頭捶大陸這隻石獅」。

但「相罵沒好話」。我也不想把李登輝的話語單純當成「老番癲」的真情指數。藍營的「制約反應」,流於急怒攻心下的罵街,不只中了李登輝的陽謀,對台灣總體並沒有什麼好處。純粹是內部政治消費之用。互相消費。然後,用選票決定輸贏。

日本對朝鮮的殖民更深刻,但類似李登輝這種媚日史觀並沒有出現。李登輝那套「台灣沒有抗日說」是浮面的事實與廢話。一個殖民地當然不會對殖民母國宣戰;但換個角度講,朝鮮難道有參與對日抗戰嗎?如果照李登輝的邏輯,當然也沒有。但韓國人絕對說有,他們的心一直是抵抗的,他們一直在對抗日本殖民統治。

「這不是抗日戰爭?」台灣的「皇民」,不管老皇民,或是小皇民,都發不出這種有尊嚴而且更符合史實的聲音。

經過杜正勝「九五課綱」清洗的年輕世代,更「皇民化」了。讓台灣更難處理地球上唯一一個一直偽裝偽善、與「反殖民」、「反侵略」背道而的皇民文化。這個2%的「皇民文化」不只支撐了日本殖民五十年豢養的特殊台籍統治權貴。這些統治權貴歷經數代,骨血中「皇民意識」或許模糊,但「統治權貴」的既得利益剝奪感反而清晰。透過「再皇民化」的洗腦過程,進行復仇和復辟。

寫「君王論」的馬基維里說:殺父之仇易忘,奪財之恨難消。差不多就足以形容「皇民們」的殖民情結。殖民政府殺父,國民政府奪財。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談。仇在哪?恨在哪?在戰後台灣經濟起飛的那段過程,國際上,許多對台灣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都談到「土地改革」、「以農養工」的進步性。坦白講,一講再講,台灣經濟奇蹟的「核心魔法」,就是國民政府把2%皇民階級的既得利益透過土改稀釋,解放了多數形成「台籍農奴」的佃農階級。然後,一面將這些資本引導到輕工業,一面將解放的佃農組成農會、水利會等組織,強化國民政府統治正當性的基礎。

這是政治?是。但這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政治。「反課綱」就是「反事實」,繼續為殖民、侵略畫新妝。

我哪裡在乎李登輝?他以「九二高齡」否認「九二共識」,不斷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早晚要受檢。我在乎的,是美化、簡化日本殖民、侵略的幽靈仍然飄散,到處都有「李登輝」,到處都有「皇民」,這種獨一無二,背離事實與潮流的政治氣氛,已經將台灣帶向災難。

李登輝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自我異化」的過程。是不常見的「多重政治人格」。因為一直在變,一直向主流政治靠攏,和他一生的各個階段爭辯是沒有意義的。唯一有意義的,在於理解他對日本殖民史的觀點,對內,剛好和「反課綱」的論述完美對接;對外,更是大膽挑戰了二戰之後國際新秩序對殖民、侵略的統一詮釋。

他扭曲的不只是台灣史,他挑戰的是世界史。

德國的教科書清楚記載了自己的罪行,並且告訴下一代:不可以躲在世代論述後頭,說這些和我無關。

德國不敢用「終戰」這種字眼。德國甚至不用「戰敗」。德國說他們是「被解放」了。從罪惡中解放出來。

如果你不喜歡「台灣光復」這個字眼,那我告訴你:韓國人就是用「朝鮮光復」這個字眼。

看看他人,想想自己。我們比較能夠看清台灣到處哪裡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