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吸收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比重日趨下滑

儘管擁有能源成本低廉等優勢,美國在吸引外商投資的競賽中依舊輸給了新興市場。

在去年的新增跨國外商直接投資(大多以併購形式存在)中,有12%流向美國。好消息是美國到目前為止仍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外商投資接收國,但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吸收外資的趨勢變得有些令人不安。要知道,在2000年時,美國曾吸引了全球22%的新增外商直接投資。

去年,發展中經濟體吸引了全球52%的外商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發達國家,其背後原因主要是競爭格局的變化。雖然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著政局動盪等風險,但投資者仍更加看好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

艾克賽特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Business School)從事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和稅務方面研究的教授Steve McCorriston說,對於許多公司而言,總部所在地是位於華盛頓州、還是墨西哥城,或是歐洲和其他什麼地方並不重要,因為現在的溝通如此便利。

另外,華盛頓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Dan Ikenson稱,發展中經濟體利用良好的法治環境、受過更好教育的勞動力以及更新的基礎設施來吸引外資;鑒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吸引外資方面正展開激烈競爭,美國不應自滿。

誠然,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營造良好商業環境方面仍在追趕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的助理教授Lindsay Oldenski說,在貿易自由化和降低關稅方面,新興市場長路漫漫。而在美國,全球一體化程度已非常高,且關稅壁壘相對較低。

上一次經濟衰退期間,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滑,在隨後數年則攀升,僅在2012年略有下降。美國的趨勢也是如此,去年美國新增外商直接投資(FDI)較2011年下降28%,2013年前6個月,美國新增外商直接投資較上年同期下降22%。聯合國(United Nations)將最近FDI下降歸因於全球宏觀經濟疲軟,聯合國預測2013年結束前,全球FDI將不會上升。

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的教授Matthew Slaughter說,美國在全球FDI中的份額下降是個令人擔憂的信號,說明美國政策環境的吸引力不夠。這也反映出企業在全球各地有多重選擇。

企業仍在向美洲投資,如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正在擴大美國和墨西哥的製造業務。過去兩年,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本田汽車(Honda Motor Co.)和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均宣佈擴張它們的美國業務。

美國可以通過著重滿足跨國公司需求來逆轉FDI份額下滑的局面。國際投資組織(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和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C) 2011年對外國公司美國子公司的首席財務長進行了一份調查。國際投資組織是華盛頓一家代表跨國公司利益的行業組織。調查中,來自100家公司的管理人士稱,在決定投資目的地時主要考慮勞動力技能、公司稅收制度和貿易政策等因素。Slaughter稱,美國實際上在所有上述三個方面都沒有任何進步。相反,卻一直停滯不前。

貿易方面,其他國家和地區走在前面。加拿大和歐盟(European Union)正在敲定最終貿易協議,台灣和新加坡上個月也簽署了貿易協議。

美國正忙於兩項貿易協議,但談判卻時有中斷。10月份美國聯邦政府關門16天影響了美國與歐盟潛在廣泛貿易協議談判的進程,即《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 。歐洲人對美國監聽事件的擔憂或進一步推遲談判進程。美國政府關門還影響了另一項貿易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預計包括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國家參與的這一貿易協議年底前將難以達成。

Slaughter稱,上述兩項貿易協定均有很好的前景,但我們都清楚貿易談判複雜而艱難,耗時很長。

上週這兩個貿易協議均受到了推動,因美國參眾兩院似乎接近達成一致,給予奧巴馬政府“貿易促進授權”。這樣的授權將令國會對政府的談判協議內容進行審議,而不是重寫協議或重新談判。但2014年之前,似乎不太可能對最終方案進行投票表決。

通過處理好內部事務,美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令美國對外國企業的吸引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