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有「期中考」

(馬英九的任期是2+2年)

  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肉麻當有趣。尤其是領導人。

  馬英九說他過年四天,都在家中足不出戶,幹嘛?閉門思過。思考到底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為什麼選票流失這麼多。

  馬英九或許求好之心甚堅,真是這麼想,這麼做。但不必這麼說。言者至誠,聽者至偽,結果就會顯得肉麻。一場選舉結果,為什麼贏?為什麼輸?話山話水,角度太多。其實都是分析,都是猜測,參考就好。但80萬票差勝選,還要「閉門思過」,對落敗者,無疑有種講不出來的刺耳。我覺得,馬英九閉門,OK,思過,OK,思什麼過?思為什麼會「過半」比較實際。就是好好想想,為什麼在這麼險惡的國際形勢,全球政府幾乎瘟疫般垮台的時候,選民卻再給馬英九過半的支持?

  我很尖銳。我評論。我要求自己說白話。但我喜歡領導人有溫暖胸懷和言語。做政治觀察這麼多年,我常說:政治人物的「話中之意」,以聽者的感覺為準。尊重聽者的感受,就是政治溝通的藝術。選舉這件事,馬英九已經是「東方不敗」、「獨孤求敗」了,還嫌贏得不夠多?夠了。

  內閣比較重要。不是加官晉爵,誰又跌破眼鏡,誰又站到誰的前面。這種媒體慣性的、權謀的、猜心的人事新聞調子,聽起來也讓人沒勁兒。這關老百姓什麼事兒?不過是政治八卦而已。有沒有看過電影「魔球」(Money Ball)?看書也行。大帥哥布萊德彼特在接近片尾時的自剖:他不只是追求一場關鍵勝利,不只是追求一個百年未破的連勝紀錄,不只是追求一個世界冠軍的戒指,做一個球隊經理,他要讓人看到,他打破遊戲規則,重訂了規則,証明他想得對,從此,大家跟著他的方向一起想。

  這不是好萊塢。這是大聯盟「運動家隊」的真實故事。他做了什麼?他不迷信大牌。他數字管理。他把一堆幾乎進入「棒球墳場」的報廢球員各依專長擺上了守備位置。結果創造了傳奇。也大大改變了大聯盟球團的操作規則。

  不必太理會在野黨的批評。聽見蔡煌瑯說「舊瓶裝舊酒」,這種批評,真老套。真是比舊瓶更舊。再聽見陳其邁說這是「最爛的名單」,更咋舌。坦白說,民進黨執政八年,人事名單再離譜,我也沒聽過國民黨有發言人說過「最爛」兩個字。用這麼膚淺方式談內閣,這只反映民進黨當下的格局。重點是:馬英九的人事布署要展現什麼樣的思維?這個思維至關重要。只要七合一地方選舉調整完成,未來台灣就是兩年一次選舉。雖然和美國的制度不盡相同,但總統任期中的那次選舉,一定會被理解成總統的「期中考」。馬英九是第一個有「期中考」的總統。而且,是第二任期的「期中考」。

  第二任期,絕對不同於第一任期。馬英九說他「有歷史評價的壓力」,對。那麼,馬英九一定要過「期中考」這一關。因為,「期中考」考太差,他一定提前跛腳。黨內一定提早進入「後馬時代」,一定群雄並起。黨外一定躍躍欲試,「彼可取而代之」。這些「一定」,就是說,如果「期中考」考太差,馬英九就不必談什麼歷史評價了。與其說馬英九還有4年,其實,馬英九最好認清,只有2(+2)年。

  簡單講,前兩年做得好,「期中考」考出好成績,那就再加兩年。如果前兩年做不好,那後兩年,有也等於沒有。

  重點是要做得好。好不好,誰說了算?選票。所有的內閣,不必為新而新。當年唐飛接閣揆,新不新?新。新不過150天。當年宗才怡接經濟部長,新不新?新。新不過50天。當年黃志芳科長接外交部長,新不新?新。之後的外交呢?新不是重點。新不是規則。何況,到目前為止,內閣名單有新有舊,有調整,有代謝。模樣不差。但是,光漂亮沒用。像是軍火市場一樣,要「on proof」,經過實戰測試,好用才算。

  因為前兩年決定了還有沒有後兩年,馬英九的新內閣一、要有「即戰力」。二、對選戰過程對手所提出、所評批的政策主張,不要客氣,能吸納就吸納,這比閉門思過更有意義。三、不要想做太平官。論斷好壞,標準要高,「不夠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換。所以,異動速度要加快。重賞重罰,兩年當四年用,把藍軍下一個世代的執政團隊一併養出來。

  這不容易。但一定要成功。國民黨成功了,民進黨改革的動能才會出來。然後,國家政治才有機會在這場重要選舉之後,往上再踏一階。很遺憾,我認為,民進黨已經沒有自我改革的能力,民進黨的改革,要靠國民黨來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