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租界」:中國破網前的第一道光

中國正處於一個巨大的掙扎狀態,到底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完全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專制獨裁控制的「1984」也就是喬治歐威爾筆下的思想檢查的國家?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北朝鮮的「無網國度」成功的封鎖外來資訊,可是在「資訊就是經濟」的時代,這樣的國家馬上淪為赤貧。這顯然不是中國要走的回頭路。可是開放似乎也不是中共敢放手做的政策,中共就夾在這個兩難之間,不斷的掙扎,面對下一步的經濟發展,自由是第一生產力,資訊不自由,就面對生活貧窮。宗教不自由,就面對心靈空虛。政治不自由,就面對無力創新。「中共頭頭」習近平正走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據美國之音發自北京的報導,今年APEC會議分別在雁棲湖和國家會議中心設置兩個新聞中心。記者在APEC新聞中心發現,這個區域內的網絡終端不受防火牆限制。記者打開電腦,可以通過有線或者無線4G網絡,自由地訪問臉書、推特等海外流行的社交網站,不用翻牆就能上谷歌、BBC等網站,就連長期在中國境內被禁的美國之音中文網等,也可以隨意登錄,並可流暢地觀看視頻。這是中共首次在大型國際活動期間全面開放互聯網。但消息迅速在中國境內媒體被刪除。APEC開幕後境外網站開禁的新聞在媒體上也找不到任何相關報導。這是「中國掙扎」第一個衝突點,明明做了一件正面的措施,卻仍然不敢宣揚,害怕這樣的「內外有別」會引發不可預知的爭議。

爭議還是全出籠,網絡開禁僅僅存在於APEC會議中心的大廳內以及外國代表團指定居住的酒店。在北京的其它地區,網絡封鎖和管控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加嚴格。這種專門對特殊場合開禁的現象被一些中國網民稱之為「網絡租界」。這是一個好名詞,這表示,未來的中國將不可避免的要到處都出現這種「租界」,才能在目前的低迷經濟中找到出路。這是「中國掙扎」的第二個衝突點,明知一定要「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才能帶動全部的人都富起來,可是現在卻是只能搞「先富起來的人」的「租界」,製造更大的數碼「階級落差」。

中共當局是世界上最嚴格實施「網絡審查」的獨裁政府。中共2003年開始耗費巨資建立的「金盾工程」,又稱「全國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大規模網絡封鎖、過濾軟件,電子監控體系,把十三億人民置於高科技嚴密監視中。「金盾工程」是由當時的中科院副院長,前中共頭子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主導,並最早提出數碼監控系統「金盾工程」的設想。江綿恆曾宣稱:「中國必須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網路,獨立於國際互聯網之外」。在獲得其父江澤民支持後而成為當局的國策。這是一個失敗的政策,而且必然斷送中國的未來發展。

網絡是中共最擔心害怕的信息傳播工具,自由國家的人們也一直在說,有了網絡,中共專制政權封鎖信息單向洗腦宣傳的愚民招數就失靈了。出於擔心,十幾年以來,中共使盡了渾身解數,不惜一切代價對網絡進行封鎖。對內以維穩制度,與人民為敵,大量浪費國家資源,這樣的自我封鎖,明知損人不利己,未來必然拖垮中共的領導,卻還一直幹,這是第三個「中國掙扎」。

「金盾工程」的前期投資即達8億美元,目的是不讓大陸網民得到任何有關民主、人權、自由,特別是法輪功,六四的海外資訊,信息交流。但海外法輪功學員研發的「動態網」「自由門」「無界」等軟件逐一面世,衝破了中共的信息封鎖,並風靡中國,各階層、各領域、各年齡層都在使用。為了圍堵這些突破,中共必需拿出更多的8憶來屏敝而且花費永無止境。《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先後報導過「全球互聯網自由聯盟」在突破網絡封鎖上的巨大貢獻。「全球互聯網自由聯盟」提供的破網工具包括動態網、無界瀏覽、花園網、世界通及火鳳凰等。

「破網工具」的花費與「金盾工程」的花費是1比10,甚至更高,也就是,外界只要繼續生產破網工具,中共就必需以更高更慘痛的代價來封鎖,這種電子戰爭,其實勝負已定,中共已面臨全面破網的壓力,今年APEC會議出現「網絡租界」,應是破網前的第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