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為何不用成績單選員工?

Google為何不用成績單選員工?

未來是能力取代學歷的時代,這已經不是一個口號或是願景,而是真真實實的動名詞。

聯考時代,大家認為擁有好學歷就等同於取得好工作的保證,現在台灣大學生卻是失業率最高的族群,企業不再重視學歷了嗎?這樣的趨勢不只台灣,連創新企業Google也不再看成績徵才。「透過巨集資料分析,Google發現,聘僱員工的關鍵條件中,『在學成績』和『考試成績』完全沒有意義。過去,應徵Google必須交成績單,現在已經取消。因為成績不能預測任何事。」這是去年中,美國《紐約時報》專訪Google資深人資副總裁拉斯洛˙柏克(Laszlo Bock),討論Google從網路巨集資料裡看到的重要趨勢。

Google部門員工有一四%沒大學學歷
柏克進一步分析,就算是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學業的表現和工作能力也只有微乎其微的關聯。「Google有些部門裡,甚至有高達一四%的員工沒有大學學位,」柏克說。

Google無疑是網路時代最創新、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代表之一。人性化的工作條件和優渥的待遇,吸引全世界頂尖人才加入。因此,Google人資主管登高一呼:「學位和考試成績與工作能力無關,」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那麼,Google到底看重什麼?頂尖企業要什麼樣的人?在學的學生又該如何準備?

因此,今年二月《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決定親自拜訪柏克,代表廣大的父母請教柏克:「成績不重要!那麼我的小孩,到底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到Goolgle上班呢?」?

二月份《紐約時報》登出佛里曼的訪談專欄,柏克首先提醒佛里曼:「成績好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現在還有很多更重要的能力。」?

柏克分析,學生在學的成績和面試時知識性的考試成績變得一點也不重要,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開始工作後,多數的人都應該學習並成長,思考會變得不同,加上世界變化這麼快,學校學的東西幾年後根本和工作上所需能力截然不同。第二,學校的學習環境基本上是一種人工虛擬的環境。能在這種人工虛擬環境中變成勝利組的學生,是被訓練出來的。

「太多大學無法教學生原本承諾要教會的能力。到頭來,大學生活只是青春期的延長,大學生畢業只得到一大筆助學貸款,沒學到任何對生命有幫助的事情,」柏克對佛里曼說。

不只是美國的創新企業代表發出了「從重視學歷到重視能力」的呼籲,無獨有偶,同樣在今年二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在《天下雜誌》經濟論壇中,對與會的亞洲企業領袖高分貝的提醒:「為考試學習、為學位學習,是培養不出人才的!為考試學習,畢業後大家都不學習了。學校的畢業典禮應該都改成開始典禮。讓我們從學校畢業後,仍舊主動為自己而學、為樂趣而學。這樣一代以後,我們就會培養出好的人才了!」

Google找人才,先看四個條件
佛里曼從和柏克的對談中,整理出Google對於人才的四個條件。

1.學習的能力比IQ更重要。學習的能力指的是執行力和整合訊息的能力。Google會透過行為訪談來確認應徵者是否具備學習的能力。譬如問:「你曾經如何解決一個困難的挑戰?」

2.彈性的領導力。這個領導力,並不是指傳統認知中,曾擔任過某某社團社長的經歷、或是在多短的時間內從業務升到副總經理。「這些我們都不在乎,」柏克說。Google看重的是,當你所屬的團隊遇到問題時,你能否在恰當的時機挺身而出,更關鍵的是,能否在對的時間退出,讓更適合的人領導。因為能夠捨棄權力,更是關鍵的領導力。

3.謙虛和當責。網路平台上,階級被抹平,所有人都站在平等的地位。工作終極目標是團隊合作,貢獻各自的能力,一起解決問題。謙虛不只是性格的謙虛,還有智識的謙虛,有這樣的特質才能不斷學習。必須同時擁有大的自我和小的自我的合體。

4.最後才是專業。柏克提到,當然,若是你應徵財務人員或人資專員,這些工作需要相當的專業背景知識。但是,為什麼這是Google人才四條件中最後被提起的?
柏克指出,因為專業人士看待問題時,總會想:「喔!這個我看過一百次了!」每次總是會提出標準對策。但是,非專業人士,極有可能也會提出正確的標準對策,因為多數的情況沒有那麼困難。偶爾非專業的人士會搞砸,或提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全新答案。「這就有極大的價值!」柏克說。

這幾年企業對於人才的焦慮普遍且全面。三月份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答詢年輕人的低薪危機時,彭淮南說:「問題在教育。」

比考高分更重要的三個能力
問題若是出在教育,改變的方向是什麼?
二0一三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樸亞˙米夏(Punya Mishra)和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檢視到底何謂「二十一世紀的學習」,他們發現,基本上,二十一世紀學習有三個主要目標。

1.基礎知識力(foundational knowledge)。就是學生該知道什麼?基礎知識力有三個面向,包括:一、基礎核心知識,如讀寫算這類傳統的學習內容,透過學會這些知識,可以解決天天會遇到的日常問題。二、數位閱讀素養,在網路上有能力篩選整合以及判斷訊息。三、跨領域的知識,可以結合和連結不同領域的訊息,發現新角度、新問題和新的解決方案。

2.知識執行力(meta-knowledge)。指的是知道如何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也同樣有三個面向:一、解決問題和批判思考力。批判思考力的背後是解讀資訊和基於訊息決策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能運用批判思考針對特定問題找到特定答案。二、溝通和合作力以及三、創意和創新力。

3.人文素養。從相關的文獻整理發現,有人文素養的學習者能對於自已和所存在的社會和世界的關係,有一個清楚的願景。人文素養的三個面向是:一、領導力,包括可以主導自己的目標和團隊的領導。二、文化素養,對於個人的、人際的和跨文化的文化有辨別的敏感度。因為二十一世紀在網路的世界有太多多元的跨文化合作及整合。如何擁有寬容的文化素養,才能有最大的創新機會。三、倫理和情緒的覺察力,在未來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擁有高敏感的覺察感官,可以做出最正確的判斷,納入不同的意見,增加創新的機會,是勝出的重要關鍵。

過去獨尊考試和只看文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當Google能搜尋到所有資訊與標準答案,當學歷隨著少子化而變得通貨膨脹,在全球化和科技化,運作愈來愈複雜的未來世界裡,「能力的教育」,將勝過「學歷的教育」,成為未來人才培育的關鍵。如同佛里曼在專欄中的結語:「學歷不是你工作能力的證書。世界只在乎你能做什麼?和你懂什麼?至於你是如何學到的,不是重點。」?

過去,應徵Google必須交成績單,但現在已經取消,因為成績不能預測任何事。

運作愈來愈複雜的未來世界裡,能力的教育將勝過學歷的教育。

延伸閱讀:【翻轉教育,看見多元學習力】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