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A看台灣都更 提4建言

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全球重量級的不動產組織─國際都市發展協會(簡稱INTA)祕書長Michel Sudarskis昨(26)日在台北,對台灣正在推動修法中的都市更新條例作出建言:「台灣政府在都市更新應該多做一些積極性的作為!」 至於「釘子戶」問題,Michel指出,這在歐盟幾乎不太常見,不過政府一定要提供給都更地主足夠的誘因。 INTA和台灣交流已數十年,在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寶田邀請下,昨天和不動產開發公會進行交流座談,並語重心長提出諸多都市更新的建言。 歐洲許多「高齡城市」動輒300歲、500歲,許多都市、都市計劃、建築物都面臨更新問題,相對其法令制度已非常成熟,Michel Sudarskis昨天偕同法國巴黎建築城市規劃師Christian Laroch、荷蘭建築師Paul Gerretsen等歐盟都市更新專家,觀察台灣都更所遭遇問題,為台灣都市更新把脈、 並提出針砭。 INTA秘書長Michel對台灣都市更新提出4點看法與建議,首先,歐盟國家是政府一直想盡辦法把法令鬆綁、程序減少;但台灣似乎是政府限制太多,卻做的太少。 其次,都市更新在歐盟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因此政府總是積極性的扮演三個角色,包括:「政府會調節市場,而不是讓市場陷於都更困境走不出來」、「讓開發商降低投資風險」、「藉由容積獎勵,提供都市發展更多的創意,並產生經濟活動」。 第三,以法國為例,由中央政府訂定為期10年的都更計畫,提供資源協助全國100個都更地區。他建議台灣產業界必須多問政府:「你的下一步是什麼?」,政府才會改變。 第四,台灣應要有新的都市規劃思維,善用基礎設施,並讓北北桃的交通軸線節點加值,讓桃園拉起來、新北市壯大,台北市的西區才有翻轉的機會。 Michel指出,他知道台北都更有「釘子戶」問題,但歐洲幾乎沒有;如果台灣在都更上無法突破,那麼有能力的開發商將做不了事情、想做事的政府官員也將沒辦法推動。 吳寶田對於取經歐盟經驗指出,都市更新牽涉到防災、居住品質,如果真的要做到都市再生,建議也可先由政府整合具一定規模的區塊,並在「法令安定、容積確定、審議穩定」的情況下,讓民間投資參與,才能加速都更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