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陸企 也來台搶人才

工商時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大陸LED廠三安在3年前挖走台灣LED龍頭廠晶電員工,該次嚴重人才外流,被LED界喻為「108好漢」事件,至今,大陸企業來台徵才只增不減,台灣,不過是大陸海外徵才「萬人計畫」的一小部分。 面臨陸企大舉借用海外人才壯大其科技競爭力時,台灣科技業卻面臨員工分紅費用化、股票紅利按市價課稅等問題綁手綁腳的約束,讓不少科技業員工不禁感歎,台灣企業老闆能用什麼留下員工的心與薪? 晶電108好漢事件,只是台灣科技業面臨競爭威脅的縮影。以LED單一產業來說,不是只有晶電面臨人才流失,事實上,從上游磊晶廠、中游封裝廠到下游照明模組廠都有員工被陸企挖角。這波陸企挖角風,相較過去外商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科技業員工已萌生「現在不西進,以後行情會更糟」的想法。 當璨圓股東會通過同意釋股給大陸競爭對手三安,成為台灣第一家引進陸資的LED廠時,璨圓董事長簡奉任就坦言,「他們背後資金實力強厚,和他們硬碰硬,不如直接握手合作,還有生存機會。」三安董事長林秀成亦直接來台向人才喊話:「我會讓你們幸福的。」 台灣企業朝向國際發展,人才亦然。政策綁得了企業,卻已綁不住人才的心與薪。台灣科技企業如今譜下這首人才外流的悲歌,始自於所謂的科技新貴成為意識型態製造出來的仇富對象開始。 大陸的新興產業發展計劃,將科技產業列為十一五、十二五重點計劃,自2008~2011年展開「千人計畫」,鼓勵科技陸企到海外找人才,以達到快速壯大陸資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 大陸企業不惜重金借用海外人才,包括近期大陸手機廠小米,重金挖角美國企業谷歌的Android 產品行銷副總 Hugo Barra。無怪乎,現在台灣科技廠員工,對西進大陸,不再是「叛將」心態,而是躍上國際舞台的跳板。 反觀台灣,曾一度將科技新貴視為不合理的的高薪一族,並因此實施了員工分紅費用化、按股票市價向股東課稅等措施,對高度青睞紅利制度留才的國際科技企業而言,「低薪制」成了留才的致命傷。 大陸「萬人計劃」剛滿一年,「再不去,行情會不好」這個聲音正在科技業內高度被討論,今年過完年,會有多少台灣科技業留不住人?台灣政府只守不攻的政策對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上還能使上什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