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調權重 短線操作宜慎

工商時報【方歆婷╱台北報導】 MSCI季度調整3月生效,首次納入成分股的上海商銀行情扶搖直上,市場分析師認為,因MSCI指數的編撰以市值為主要篩選原則,當其進行季度調整,獲納入個股的股價可能已位居高檔,或先前已有一波反映,當調整生效之際反成為獲利了結時機,因此短線操作上需更加謹慎,而非單純隨納入或剔除的成分股起舞。 仲英財富證券分析師陳唯泰指出,這次調升權重的個股包括南亞科、長榮航、長榮及上海商銀,其中,長榮、上海商銀過去一季獲外資買超,南亞科、長榮航過去一季則是淨賣超,除上海商銀外,其餘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都相對偏低,權重調升可望為股價雪中送炭。 反觀遭MSCI調降權重的個股,外資買超較多的是緯創、台新金,惟2檔股價淨值比仍小於1,預計影響性不會太大;而包括和碩、鴻海、聯電及新光金等股價淨值比同樣小於1,但新光金、聯電、鴻海3檔名列外資賣超前3名,在MSCI調降利空下反有機會否極泰來,端看外資能否回心轉意。 專家建議,面對MSCI調整,由市值觀察並搭配股價淨值比、本益比及外資買超動向,甚至可進行反向操作。專家指出短線上可觀察三種情況:(1)獲納入股的股價是否已有反映?如未反映者可留意;(2)如持有遭剔除股者,如該個股股價已大跌別急著殺出,如仍處高檔則可順勢獲利出場;(3)至於候補股,可做為觀察名單,搭配個股基本面及產業前景,與股價位階高低做為操作依據。 資深分析師許博傑指出,由於MSCI指數的季度調整以市值大小為主要依據,不排除特定買盤力拱某些市值逼近門檻的個股,提高其獲納入的機會,藉以創造獲利空間,對此,投資人可提前一個季度開始留意市值屬中大型的個股,是否有買盤大量進駐;而對於遭剔除股股價跌深爆大量,搭配基本面具發展潛力,反倒有機會為買進時點,可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