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明人空間 視覺破格 烏來立體停車場vs.居興翠堤

Space明人空間 視覺破格 烏來立體停車場vs.居興翠堤

有誰曾想和停車場合影留念?「烏來立體停車場」將停車場暗黑空間和汽油殘味的負面印象翻了盤;而耗費5年打造的居興翠堤單棟集合住宅,說服業主將原先10戶縮減至4戶設計,只為相邀大好景致入室來。

有誰曾想和停車場合影留念?如今「烏來立體停車場」將停車場暗黑空間和汽油殘味的負面印象翻了盤——立腳台南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於數年前增設台北部門,由第二代曾柏庭領軍年輕團隊,近期交出「博物館式」停車場的成績。而南部老將也不遑多讓,耗費5年打造的居興翠堤單棟集合住宅,說服業主將原先10戶縮減至4戶設計,面寬11米拓增設計彈性,層層露台,只為相邀大好景致入室來。

烏來立體停車場增建案為國內少有、也是事務所第一個運用「參數式設計」落成的設計案。參數式設計是結合最新參數軟體Grasshopper、工業設計軟體Rhino、建築軟體SketchUp的共同運算,用意在於將以往大腦、雙手畫不出來的複雜圖像變成可能,舉凡結構系統、外牆系統、機電、日照、經緯度、建材用料的分析都能抓準數據。

烏來以山巒溫泉、野溪密林及泰雅族人居住地聞名。提案過程中,公部門原希望將泰雅圖騰放入設計,一如風景區常見複製原住民符號的直白,然而這般未經轉化的手法實則百無聊賴,設計團隊選擇為圖騰添入工程結構的個性,使之如暗喻,隱而不顯,與建築融合。

設計總監曾柏庭提出「非定義建築」:「從來沒有人規定一座停車場非得長得像停車場,是我們把想像縮小了。即使是一個購物中心也可能設計得有如博物館,或將博物館設計得像住宅一般。」

「密密織織」是乍見停車場的印象——3千根鋁擠型格柵織成一簾長90公尺的環狀立面,形成匯聚,力量隨之後生。曾柏庭提及烏來最美無非大山,可惜眾多民宿、鐵皮加蓋壞去山景,他認為新建物不該再與景爭美,應以謙遜姿態悄然落地。設計團隊以山峰稜線為概念,從左側1樓車道頂板至右方4樓屋面設計一道折線,構成這折線的便是3千根格柵,不僅解決西曬,意象上更呼應泰雅族織品與紋面古俗。

另外,為保持格柵的視覺延伸,6米寬、延續4樓而上的車道全無落柱,僅用1.5公分厚鋼板懸挑,包括輔以支助的三角斜撐、鋼索桿件無不精心設計,鋼梁、管線全上黑漆,低樓層外牆選以灰黑色系丁掛磚,同樣以參數式設計排列出灰階韻律感。

事務所北區團隊以參數式設計讓停車場視覺出格,南區團隊也不遑多讓。近期獲得2012建築園冶獎大賞的單棟集合住宅「居興翠堤」,為南部透天厝立出新意。基地景致大好,前有老樹,西向面水,鄰近處則為學校、河濱公園、景觀橋所環繞。當初原依循市場機制,規劃8至10戶,然而設計總監郭小琿解釋,設計團隊認為業主既無銷售壓力,不妨將戶數減少、各戶面寬增加,居住者享受視野不說,設計上更顯彈性。因而最後居興翠堤以4戶單棟集合住宅落成,設計面寬從5米拓增至12米。

外觀使用灰色花崗石、鐵平石等色澤沉穩的面材保持一致調性,團隊還不忘「同中求異」,在各戶立面做出錯置開口,而後逐層退縮,利用退縮距離為每層樓規劃小露台,「我們的目標十分明確,盡可能將戶外景色引入室內,希望鼓勵居住者,生活起居並不是只有室內,而是和大自然更加親近。」當露台引入天光雲影,無框欄杆、裝設玻璃的樓梯、書梯構成視覺延伸,內外彷彿界線毫不存在。

郭小琿提及,台南已有許多具備設計深度的單棟住宅案例,高雄仍多將透天厝看作房地產產品,因而居興翠堤試圖往市場導向的另一端去,讓建築與環境並存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