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匯賺 Q1年增700億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彭禎伶╱台北報導】 多靠了新台幣!證期局28日公布上市公司首季獲利,今年因接軌IFRSs增加的「綜合淨利」部分,上市公司首季共達3,887億元,等於光靠兌換損益、避險工具及投資增值,國內上市公司就多賺近70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綜合淨利增加159%,比稅前純益增加幅度更大。 國內經濟悶,但上市櫃公司Q1獲利表現卻不錯!據證期局統計,今年首季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狀況雖衰退,但累計稅前純益為3,1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達59%,主要因為電子需求回升,面板及DRAM報價趨穩、建材營造業營收增加、鋼鐵產品需求增加等因素。 證期局表示,今年首季稅前純益成長的產業表要為半導體業、光電業、建材營造業等。 證期局主秘吳桂茂表示,這次公布的財務報表,是首份全體上市櫃公司,採用IFRSs準則編制,象徵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但因為金控公司申報期限為5月30日,因此不在這次統計範圍內;亦即若再上今年首季獲利也成長的金控業,上市公司獲利可能更亮眼。 今年新增的綜合淨利部分,即是傳統稅後淨利外,再增加備供項下金融資產價格變化情況,證期局表示,也包括兌換損益、避險工具等。由於首季新台幣大幅貶值,推估許多廠商都受惠於兌換利益,因此綜合淨利大幅提升,去年同期僅2,386億元,今年則有3,887億元,增加1,500億元之多。 他指出,上市櫃公司財務報告採用IFRSs編製後,財務報表與附註內容均有所改變,像財務報表主體,將由個體財務報表轉為合併財務報表,同時今年第1季資產負債表的比較期間,除原有的101年3月31日之外,新增101年12月31日及101年1月1日開帳日的資產負債表。 從統計結果來看,國內不含金控業者的上市公司,今年首季營業收入總計為新台幣5.85兆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661億元,衰退幅度達2.76%。 不過,受惠電子產品需求回升、面板及DRAM報價趨穩、建材營造業營收增加、鋼鐵產品需求成長等因素,累計稅前純益總計為3,188億元,反較去年同期增加1,194億元,成長幅度為59%。 吳桂茂分析,稅前純益成長的行業主要為半導體業、光電業及建材營造業;衰退的行業主要為通信網路、紡織纖維及水泥工業。 另外,在上櫃公司方面,今年第1季營業收入總計4,0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億元,且累計稅前淨利247億元,更比去年同期增加135億元,成長幅度超過120%。 吳桂茂表示,上櫃公司獲利表現驚人,原因主要也是電子產品需求回升、面板及DRAM報價趨穩,稅前純益成長的行業,主要包括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電子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