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延命 增加等到心臟移植機會

一名年約30歲的男子因心衰竭住院就醫,檢查診斷為「巨細胞心肌炎」,經藥物治療並等候一年,終於等到心臟移植,目前狀況良好,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阮俊能指出,嚴重心衰竭的患者單純接受藥物治療,其1年存活率小於50%,心臟移植重現患者生機,但在器捐不足的情況下,透過「人工心臟」可延長患者生命,有機會等待心臟移植。 阮俊能說,在台灣地區2001年至2012年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持續位居前五名之內,每年每10萬人中有約50人死於該疾病;治療重度心臟疾病其治療方式除藥物外,還包含機械性心循環支持系統,如主動脈內幫浦、葉克膜、心室輔助器或全人工心臟;前二者屬於短期支持系統,可提供一個月內的心臟或心肺功能救助,至於心室輔助器或全人工心臟則提供短期或長期的支持,裝置後之一年存活率為由2007年資料所顯示的56%,到2012年已提升到將近80%左右。 目前健保醫療費只補助短期心室輔助器,不補助長期心室輔助器或人工心臟,使用的患者必須自付至少3百萬至6百萬元以上的費用購買上述設備,這筆經費還不包括裝置時患者所需擔負的手術風險與其它醫療相關費用·所以除了主動脈內幫浦與葉克膜等短期支持系統,醫界仍需發展能夠提供長期改善心衰竭的方法·例如心臟移植。 阮俊能醫師指出,由於個體免疫系統的差異,心臟移植患者須在術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免免疫系統辨視出新的心臟為外來物體而予以攻擊,影響功能,而導致患者術後再度心臟衰竭,台灣心臟移植術後第1年存活率約為80%,3年存活率約為68%。 成大醫院自民國94年12月至今年年底以來,總共有36位患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而目前第一年的存活率為88%,第3年為84%,與國際相較並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