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非生產線 林百里籲打破科系限制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分別發表教育專題演講。翁啟惠提出,學術研究方向應該朝人類行為產生的問題著手,從政策面鼓勵刻不容緩。林百里建議大學應運用吸收資訊、運用科技來激發年輕人的智慧;大學不該像工廠生產線那樣標準化,應打破年級界線,因材施教。 翁:人才與產業相配合 從學術研究層面,中央研究會院長翁啟惠認為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必須配合,現行很多學術研究多以好奇心出發,而缺乏考量對社會的重要性,他認為,研究題目必須仔細思考重要性,大家有共識再去申請計畫比較妥當。 「目前社會充滿因人類行為產生的問題,這當然應由人類來解決。」翁啟惠指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醫療保健、農業政策、疾病問題、水資源問題都需要學術研究來解決,這些都是尋找研究題目該去思考的方向。 因應人口結構問題,翁啟惠指出,人口成長是世界問題,台灣高齡化位居全世界第二位,也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大家擔憂少子化衝擊,卻很少想到善用銀髮族,他們對社會有貢獻,不一定會帶來社會負擔,政府應加強建立終身學習環境。他說:「思維上的創新會改變制度面的設計。」 對於永續發展,翁啟惠點出,各國政府投入相當多心力研究,台灣做得還不夠。他認為,台灣若要發展綠色能源、能源效率,應從政策面去鼓勵,誘導學術界往這個方向前進。他強調,追求學術發展和經濟發展,要考慮環境永續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研究才會對社會有幫助;然而,教育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培養相關人才,前瞻的規劃刻不容緩。 林:進入年輕人世代 談及教育問題,林百里表示,大學也該2.0,現在年輕人是C世代、數位原住民,由於科技、資訊非常發達,大學轉用科技來教學,例如,用電腦記錄學生學習歷程,教師從旁輔導。他發現,8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都從Google得到知識,從臉書交談,群聚社群網站,不太看電視和報紙,可稱為電腦人、社群人。他指出:「其實這一代的年輕人是最聰明的時代,我們都是新移民,要進入他們的世界。」 林百里指出,目前大學教育如同工廠生產線,講求標準化作業,不免會產生良品與不良品。他認為大學教育應要打破科系、年級限制,許多學生不是學不會,只是學習速度快慢和受老師照顧程度不同產生的結果。 林百里認為,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需要靠老師輔導調整,教育不該用標準化而應「客製化」,打破傳統模式,依學生特質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