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創業-毛巾變蛋糕 興隆紡織浴火重生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林國隆、林素夫婦,68年創立興隆紡織廠,因為林素曾在台灣毛巾創始廠中大棉織廠當女工顧機台,為了要創業,她用結婚金飾典當8萬元,買了紡紗機台並掛名董事長,創業的情節猶如「麻雀變鳳凰」的戲碼。 後來,林國隆卸下警察工作,回來幫忙,擔任興隆總經理。創業初期,興隆先從鞋底布代工做起;民國72年,改承接毛巾胚布代工,直至民國80年才轉型生產毛巾成品。過程中,興隆曾被虎尾經銷商倒帳100多萬元,讓創業面臨第一次的創傷。 民國85年以後,因有來路不明的偽標虎尾毛巾,嚴重影響虎尾正牌的毛巾生意。尤其,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民國90年以後,受到大陸毛巾低價進口衝擊最為嚴重,生意最差。 為了營運周轉金的調度,當時毛巾工廠以農地向銀行借款,都借不到錢,改用民間借款,但借1萬元,月息300元,壓得業界喘不過氣來。 因生意轉差,林國隆透露,民國93年,員工下班後,都會問「明天到底幾點上班?」公司會計部門則無奈地回應說,「在家等候電話通知。」 林國隆自問,虎尾的毛巾產業,真的要等死嗎?為了重振毛巾產業雄風,他決定整合業界6、70家,於93年10月30日成立「台灣區毛巾產業自力救濟會」,而創會宗旨是希望政府機關帶頭使用台灣製的毛巾,並強力取締偽標的虎尾毛巾。 94年初,才將該救濟會名稱改成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林國隆擔任發起人兼總幹事。 林國隆說,95年3月2日,他們發動北上陳情抗議,並在時任台聯黨不分區立委、現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等多位立委的幫忙,才順利通過台灣加入WTO之後的首宗進口救濟案,讓進口毛巾課徵進口救濟稅189%。 後來,進口毛巾改課徵反傾銷稅204.1%,才讓虎尾毛巾業者有個喘息、浴火重生的機會。 為了轉型,林國隆在民國97年申請毛巾觀光工廠,在取得評鑑後,同年12年27日正式營運,成為台灣第一家毛巾觀光工廠。 興隆產製毛巾,分成包括愛睏、娃娃、蛋糕及澎澎等家族毛巾系列產品。其中,蛋糕毛巾還取得產品專利。 該觀光工廠99年參觀人數近8萬人,100年約10萬人,並榮獲經濟部評定十大優良觀光工廠的殊榮,預估101年參觀人數可增至12萬人,讓興隆毛巾的名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