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扮家家酒 玩出家庭新可能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傳統家庭圖像的家庭比例不到5成,但課堂上的各種教材卻以傳統傳統家庭圖像為主。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特別推出「扮家家遊」桌上遊戲,以多元族群、性別以及家庭組成的遊戲,介紹各種不同的家庭圖像。 角色多元 故事自己編 根據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的調查顯示,台灣現今符合傳統核心家庭圖像的家庭根本不到50%,事實上存在許多各式各樣的家庭,如選擇同居不婚的異性伴侶、同性伴侶、多位好友同居照顧的朋友家庭,都是現代親密關係多元型態、隔代教樣家庭、單親家庭以及跨國婚姻家庭等等。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卓耕宇表示,這款遊戲包含房屋卡、人物卡、生活卡,玩家從這三種卡的組合裡,可以說出各種不同型態家庭的故事。如房屋卡除了公寓、大廈之外,還包含三合院、貨櫃屋、車屋、蘭嶼的地下屋等等種類。而人物卡更包含了美國、日本、越南、印尼、菲律賓、客家、原住民等各種不同的國籍與族群。另外,人物卡中也顛覆了社會的傳統刻板印象,例如老奶奶的嗜好是戶外球類運動,同時也有中性人物等多元性別角色設計。 遊戲設計的故事內容是,許多國家都會選一個特別的日子,訂為「兒童節」。雖然在這一天,孩子可以放假,甚至得到禮物。可是孩子們有時候覺得,只是這樣慶祝兒童節,實在有點無聊。於是孩子們開了一個全球兒童會議,發現大家都曾有過一個幻想:雖然我們很喜歡自己的家人,但偶爾吵架、生氣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希望自己是別人家的小孩。於是,全球兒童會議達成共識,每一年,在兒童節這天,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變成不同角色,到不同的家庭裡,體驗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大人創造力不如小孩 在請學生玩這款桌遊時,相當驚訝於學生的創造力。曾有一位不擅表達的自閉症學生看著中性的人物卡,不知開如何設定人物角色。最後,這位學生決定,這個中性的人物卡是個跨性別角色,同時也是自己的妹妹。卓耕宇指出,許多大人在玩這個遊戲時,說故事的能力還通常不如小孩。而藉由遊戲而非文字的方式,更能讓小朋友了解多元家庭的樣貌。 卓耕宇表示,家庭樣貌本來就相當多樣。以小時候的卡通《小甜甜》為例,主題曲就說:「有一個女孩叫甜甜,從小生長在孤兒院。」卓耕宇指出,小甜甜並非沒有家庭,而是擁有多人親屬家庭,在孤兒院裡的其他小朋友,就是小甜甜的兄弟姊妹。因此,也應該有教材教導小朋友各種家庭的型態。 卓耕宇表示,許多歧視都源自於不了解,而學生可以藉由這款桌遊說故事的過程,了解多元家庭。 「扮家家遊」桌上遊戲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建議使用年齡為8歲以上,參與遊戲人數為2至6人,詳情可至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官網查詢。網址:http://www.tgee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