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型態 影響病患復發、存活率

民眾常不解為何有些患者惡性腫瘤切除後不久即復發,另有患者切除後,多年未見新的腫瘤,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國鋅表示,癌細胞的型態影響病患的復發機率及存活率。 陳國鋅主任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中表示,手術切除是許多癌症治療的優先選擇,但即使手術能徹底摘除可見的腫瘤組織,癌細胞很可能早已在血液中流竄。 陳國鋅醫師並表示,癌細胞型態影響復發機率,例如在病理檢查中,如果發現肝癌細胞邊緣較不平滑,通常復發機率較高,即使腫瘤大小、位置類似,復發機率也未必相同。腫瘤的大小與是否復發無必然的關聯,醫師臨床上曾開刀摘除一名26歲患者28公分的肝癌組織,切除後7年都未見復發。 病毒性肝炎仍是誘發肝癌的主因,常食用含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是重要危險因子之一。仍有不少民眾不知自己有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未透過超音波、檢驗胎兒蛋白來初步篩檢。統計顯示,台灣B、C肝帶原者中仍有1/3不知道自己帶原,偏遠地區有6成以上患者需要積極追蹤與治療。 護肝首要步驟便是抽血驗B、C型肝炎,檢驗肝病也不能只驗肝功能指數,還需要超音波及胎兒蛋白的檢查,方能初步評估肝癌的風險。 陳國鋅主任也表示,利用機械手臂摘除腫瘤,效果與傳統手術相當,造成的創傷及併發症卻減少許多;然而個別病患是否適合藉由機械手臂手術,仍需由醫師評估。 醫師指出,機械手臂腹腔鏡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較傳統腹腔鏡機械動作靈活,可於狹小空間執行較細膩動作。手術時主刀醫師於控制台操控機器,機械手臂在病人體內,可以依主刀醫師意志執行手術。有些癌症傳統手術需製造較大的傷口,患者常發生手術後疼痛與傷口感染的問題。 透過機械手臂輔助系統,醫師可坐在操控座上,觀察放大的三度立體空間影像,透過主控台控制3-4支安裝在手術台上的機器手臂及腹腔鏡器械,完成更精細的手術。 醫師指出,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對身體的創傷較小、降低失血量及輸血需求、降低術後疼痛與不適、降低感染風險、縮短住院復原時間,能讓患者更快速恢復日常活動,傷疤也會較小。 醫師表示,機械手臂系統透過數個小洞進行手術,創傷明顯減少。機器手臂可消除手術者手的顫動達穩定性,在手術時隨時可正確定位移動至手術部位,透過影像系統手術部位可放大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