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北北基合併之議

最近媒體討論基隆市併新北市、基隆併台北市等不同方案,內政部長、新北市長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市議長吳碧珠、基隆市議長黃景泰均表示贊成合併的想法,但各有不同主張,民主法治社會,這種現象很正常,以下我們就分析合併背景因素。 基隆市人口從九十一年之三十九萬餘人下降至今年九月之三十七萬七千餘人,人口規模不及新北市板橋區,基隆市地理面積有一三二平方公里,但多山,可建築的土地有限,基隆市稅收九十一年有三十二點五億元,至一百年有三十二點三億元,也是下滑趨勢,在歲出方面,九十一年為一四九點二億元,當年度不足財源為一一六點七億元,至一百年時歲出為一七九億元,當年度不足財源為一四六點七億元,負債年年增加,財政非常脆弱。 新北市人口今年八月為三九三萬餘人,與基隆市人口相近或超過的行政區有板橋區五十五萬餘人,三重區三十八萬餘人,中和區四十一萬餘人,新莊區四十萬餘人,台北市一百年底人口數為二六五萬餘人,以士林區人口最多友有二十八萬餘人,比基隆市少一些,從人口角度來看,北、北、基三市合併人口超越一千萬人,佔台灣人口之百分之四十五,台灣是民主國家,從總統到村里長均由人民選出,如果北北基合併成一院轄市,市長的影響力相當的大,當然在法制面如果能做合理處理,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權責、財政劃分做合理規定,可將俄羅斯葉爾欽效應降到最低程度。 北北基合併有若干好處,首先可以調劑空間紋理,都市發展一體化,基隆港與台北港角色與功能可從都市發展整體思維,做一合理調配,海岸線休閒活動如漁港、遊艇、海釣、漁人碼頭、藍色公路等都做一整體規劃與調整,使其更具生態與商機。 北北基合併後運輸系統可以整合,軌道系統除了原台鐵捷運化計畫繼續推動外,捷運公司與捷運工程局可以再檢討與規劃北北基整體都市的捷運系統計畫,有些路廊可以採用輕軌系統,輕軌系統接重軌系統使其服務無縫,當然整個公共運輸系統包括長途公路系統、市區公車系統、捷運公車、公共自行車系統等,全面整合可達到無縫運輸的目標。 當然基隆河、淡水河、新店溪等河系防災防洪整治也可以一體化,自來水系統,垃圾清運系統,下水道污水處理系統等可以做區域整合,更加有效率及提高服務品質。 從政府組織角度,三個市政府合為一個,全面檢討各市政府局處合併,強調在組織功能的整合,避免多頭馬車現象,要打破原市政府的框架,用人以才,各區公所接近民眾,服務功能要維持高品質,必須從法制面及實務面去做周延的處理,使市民感受到合併的優質化服務。市議會當然也要依規定決定議員人數。 北北基合併雖然好處很多,但是這是體制的改變,雖然有民調顯示有七成基隆市民支持,兩北市民眾的民意如何?也應該瞭解。似乎可利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時辦理公投,由北北基市民決定合併政策,像這次美國大選,就有一七六項公投合併辦理,公投是民主政治常態,政府應該透過修法,能夠以更開放作法,採用簡單多數的模式迅速反映民意,乃是我主進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