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是發炎性疾病

丹麥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是一種發炎性疾病,研究成果未來或可提供治療糖尿病新策略。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一月號的「白血球生物學期刊」。 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結果發現,在第二型糖尿病早期階段,一種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會侵襲胰腺組織,進而分泌大量細胞激素,而這種細胞激素會引起發炎反應,使專門生產胰島素的「貝他細胞」受到毀壞。 根據外電報導,全世界大約有三億六千萬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大約百分之四,台灣糖尿病患人數預估約有一百萬人左右。美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大約占全世界糖尿病患百分之八。這種疾病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失明、截肢、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健康、沒有罹患糖尿病的人胰臟貝他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一個人吃飽後,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就能幫助調控血糖,避免血糖攀升、累積而傷害身體。 研究團隊以肥胖且罹患糖尿病的老鼠、正常健康的老鼠做實驗,觀察其胰臟、脾臟貝他細胞周遭有無巨噬細胞活動。結果顯示,兩者差異頗大。當老鼠罹患糖尿病八星期時,胰臟平均有十二隻巨噬細胞,相較之下,沒有糖尿病的老鼠則只有兩隻巨噬細胞。此外,糖尿病老鼠罹病時間越久,胰臟、脾臟越容易出現發炎反應。 研究作者亞歷山大‧羅森達爾表示,研究成果未來或可發展抗發炎療法,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減輕病情,讓患者多一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