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準備好迎接大量脫北者了嗎?

韓國準備好迎接大量脫北者了嗎?

韓國準備好迎接大量脫北者了嗎?

朴槿惠總統最近表示,“脫北者是提前到來的統一,是統一的試驗場”。她還鼓勵朝鮮居民來到自由的韓國。那麽,韓國對“先來的統一”取得成功了嗎?就迄今為止的統計來看,情況並非如此。

2014~2015 年,脫北者的月平均家庭收入是149萬韓元,僅為韓國居民的35%左右。迄今為止,3萬名脫北者來到了韓國,但其中有2000多人離開了韓國。在韓國有 55%的脫北者,即1.5萬人左右就業,但有4000人正在政府支付一半工資的企業工作。據判斷,在剩下1.1萬人中,相當一部分人在國有企業和社會企業 工作,或負責朝鮮相關業務。雖然政府提供了很多支援,但2010~2015年韓國整體的平均失業率為3.4%,相反,脫北者的失業率達到8.3%。若沒有 政府和韓國社會的各種支援,脫北者的失業率可能會超過50%。

而如今以支援為主的政策只在脫北者的數量達到數萬名左右時才能啓動。若朝 鮮居民相信朴總統讓他們來韓的話,每年有10萬名朝鮮居民來韓,那麽以一人一戶為基準,只以基本定居金700萬韓元和居住支援金1300萬韓元,一共還需 再再提供2萬億韓元的資金。這裏再加上醫療費、教育費、退休金、就業相關費用和基礎生活保障金,再包括行政費用,那麽像現在這樣的製度就無法持續。若“更 大的統一”突然來臨,以韓國的財政無法承擔現在的政策。

只有可以自行與韓國居民競爭工作的脫北者成為大多數,“先來的統一”才會取得成 功,“未來的統一”才會準備好。若想要達到這一目標,脫北者的人力資本水平要逐漸提高,而且他們要逐漸被韓國的市場經濟規範同化。這不是單純以重新檢討脫 北者定居製度的水平就能解決的問題。只有持續地積纍優質的研究成果才可能實現。通過這個將什麽樣的教育和職業訓練提供給哪個年齡段的哪些人,為價值規範的 同化做什麽,要對這些做出回答。

德國統一耗費了3000萬億韓元巨額資金,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東德和西德居民之間的人力資本差別。正如通常認為的那樣,東德和西德的貨幣交換比率定為 1:1,因此統一費用耗費並不大。不管交換比率如何,若可以自由製定工資,企業不會支付給勞動者多於其生產效率的月工資。但隨著因工資協約,生產效率還不 到西德勞動者生產效率的30%的東德勞動者拿到西德勞動者工資的60%,導致企業破產,統一費用驟增。但工資協約並非問題的本質。若沒有這個協約,東德勞 動者拿到的工資太少,難以維持生計,因此最終需要其他方式的福利優惠。

韓朝兩國的人均收入比例是100比3,這一事實意味著韓朝兩國居 民的人力資本差異比東德和西德更大。朝鮮學生的營養失調和頻繁的勞力徵用也將成為原因。而且在朝鮮學校課程中,阻礙人力資本纍積的“主體思想”學習反而占 很大一部分。若無法迅速減少這一人力資本差別,在“更大的統一”來臨時,韓國可能會遭遇更大的失敗。

不僅是人力資本,價值觀的差別也很 大。據首爾大學經濟學係教授等人最近在美國比較經濟學會雜誌上刊登的論文稱,脫北者有強烈的追求一律平等的傾向。而且其他研究顯示,在脫北民中,來到韓國 接受學校教育的人比不接受教育的人更回避競爭。脫北學生在韓國學校學習期間,深感與韓國學生的巨大差距,甚至失去了自信心。若照這樣下去,甚至可能會出現 乾脆放棄競爭,只接受福利優惠的傾向,而不是在韓國接受學校教育,然後競爭上崗。

神將“先來的統一”作為禮物送給了韓國。韓國與西德不 同,經濟實力較弱,這是讓韓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準備“未來更大的統一”。即使如此,韓國卻一直在浪費這個機會。從脫北民驟增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 後到現在已經過了20年,但韓國政府只是每年耗費數千億韓元的資金而已,忽視了開發基於研究的政策。

脫北者的成功定居是為統一做準備的核心。若不能成功引領“先來的統一”,就不會有“統一大發”,也不會對朝產生壓力。但現在韓國政府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 延伸閱讀 】
■ 更多新聞請看韓國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