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逆轉少子化 加碼補助不如調整薪資

(中央社/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

台灣人口出生數去年(2020)開始低於死亡數,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而近日美國中情局(CIA)公布的全球生育率報告顯示,全球22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敬陪末座,國內15到45歲間女性,今年每人平均將生育約1.07個新生兒,比起南韓的1.09、香港的1.22還低。

事實上,為搶救出生率,年初政府才決議今年8月起,育兒津貼從2500元提高到3500元;明年8月起,再調高到5000元。而原本第三胎才加發的1000元,也提早到第二胎就補助。

前述政策尚未開始實施,看到CIA公布台灣生育率全球最後一名的報告後,行政院長蘇貞昌6日表示要再釋出五大利多。包括提高產檢補助次數、項目,放寬父母可同時請育嬰假,並提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薪資替代率至八成等。

然而,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政府使用的刺激生子誘因幾乎已證明沒有明顯的「催生」效果,連號稱「台灣通」的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AIT)主席卜睿哲都能從旁觀者立場指出少子化問題並非「托育政策」,低薪、高房價才是主因。

卜睿哲尤其指出,台灣有愈來愈多優秀的年輕人因為沒有好的發展機會,寧願離鄉背井到海外工作,不生「台灣仔」。至於忠誠留在台灣的年輕人則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因為薪水無法支撐買房與養育子女。雖然台灣經濟有成長,但是扣掉物價漲幅,其實是實質減薪。於是只能不斷延後結婚與生子,或直接選擇不婚不生。

第二種是抗議不公不義,不爽生小孩。這是因為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主計處公布家庭收支調查,最高所得組和最低所得組,相差六倍多,是近年來最高。甚至學界調查也指出,全台最有錢的、金字塔頂端的人,平均身價高達39億元。

而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不但帶來嚴重的社會衝擊,也影響年輕人成家生子的意願。也因此卜睿哲認為,政府若想用托育補助來改善,只有短期的效益,最根本問題在於房價、低薪的結構性問題。

的確,從台灣的稅制觀察,政府針對上班族薪資課稅的稅率,比徵收土地房產、遺產的稅率來得高,加上本土產業出走、國際知名企業不留、經濟發展遲緩和不斷飆升的房價,年輕一代很難享有父母那一輩向上流動的機會。在產生嚴重的世代剝奪感之下,也難有養育下一代的動力與能力。

由此可知,政府想透過加碼千元的補助、提高產檢補助的數次、增加留職停薪津貼等小確幸減少民眾生育負擔,期以讓台灣出生率「觸底反彈」,效果恐難樂觀。

有效的催生政策要「以育兒父母為核心」加以思考。例如正視如何讓年輕人擁有滿意的薪資條件、合理的勞動環境與適當的生活品質等重要課題。

生育障礙的排除,除了津貼、補助、托兒福利、產檢外,更重要的是促進產業發展前景、合理稅制、房價與住宅、勞動條件等利害相關政策。甚至可先從扭轉貧富差距這個老調重彈、但卻血淋淋的事實,開始翻轉出生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