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住者有其屋 全民皆可為兵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大部分在台灣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白天給老闆打工,晚上給老闆交租,老了做不動了就回家養豬,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結局就像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財政部為了抑制近期房屋市場過熱,研議打房措施,8日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開會研議「囤房稅」的《房屋稅條例》。據悉,即住家用房屋稅,供自住三戶維持1.2%稅率,第四戶起全國總歸戶課徵囤房稅;所謂的三戶定義是包含個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合計三戶,自住屋定義將不改變。

不含自住的三戶,持有一至二戶每戶稅率2%,三至五戶每戶稅率3%,逾六戶以上每戶稅率4%。此外,擬新增建商給予一年緩衝期,一年內未出售者課徵1.5%稅率。另非住家用房屋稅,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使用者,稅率將由1.5%至2.5%調高為1.5%至3%。對非自住及建商祭出高於現狀的1.5~3.6%稅率,此次囤房稅的規劃方向堪稱史上最嚴苛打房政策。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顯示,2019年家庭自有住宅率(擁有自宅的比率)達84.7%,平均每戶居住面積為45.1坪,內湖區自有住宅率更高達87.4%最高,比同是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90%稍低,超出香港50%一大截。照理說房屋成本支出應該不會成為台灣都市人的最大負擔才是,原因就出自有住宅率被嚴重高估。因為房價高,許多都已經結婚生子的人還住在原來父母的房子,在調查中詢問「是不是住在自己家中的房子」,若答是就會被納入計算,因此這間房子住多少人,就會代表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再來則是北市外來移動人口數多,在統計概念上,真實住在北市的人不太會被看到,因此,真實的自有住宅率將會低於政府公布的數字。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現實是因為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買房成了所有人的人生必經之路,有錢人看到了這一點,就將房屋當成商品,儘管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佈「房屋狀況及居家品質」調查,截至2019年底,住宅存量為892.5萬戶,其中屬去年建造完工並取得使用執照之住宅計9.2萬戶,房價還是只漲不跌,違背了「物以稀為貴」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明明有這麼多的房子,還是有這麼多人沒有自己房子的怪異現象。

前仆後繼買房的人難道不怕房價過高屋供過於求,到頭來弄得血本無歸嗎?人性使然,人們少賺所受到的心理創傷大過大賠,於是就創造了這一陣子萬眾矚目的台積電股票傳奇。剛開始是因為這支股票實質面佳確實值得投入,當大家天天看著這支股票上漲,就會越來越擔心自己沒趕上這波行情,借錢也要拼命的往裡頭湧,普通速度變成了加速度,推升股價到頂點,好心辦壞事,不難想像最後一定是一地雞毛。

究竟此次政府的打防措施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從過往的經驗得知,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當風頭一過,大家的囤房慾望就會春風吹又生,原因就出在沒有人希望房價一去不回,包括有錢人和現在還沒有房子等待時機出手購屋的人。

當房價下跌時,就會看一群原本沉默的人出現,他們是有屋中產階級,在房價高漲時不見他們出來說甚麼,頂多是附合幾句無關痛癢的話,一旦房價下跌觸動他們的利益時,這時候民意代表及官僚就會感受到各種遊說宣傳帶來的壓力,就會出現一種聲音,另一派專家學者跳上檯面,指責壓抑房價就是扼殺經濟的灰犀牛,穩定的房價是經濟永續發展的基礎,這時候民意代表和官僚才發現一件事,原來以前我們聽到的民意,未必是真的民意。確切的說是以前那些民意所代表的力量,遠遠不及這些在房間高漲時沉默不表示意見的力量。

這些人控制著社會大部分資源,平時他們不需要去影響民意,但是當他們想的時候,可以輕易的讓沒有房屋的人相信,一切都是政府的錯,是政府沒有適當的政策導致,所以每次抑制房價都是做做樣子。

任何政體都是資本與政治間的結合,資本依附於政治,土地就容易受到控制,房價就會便宜,好比新加坡,反過來政治依附於資本,土地就會貴,房間自然抑制不下來,就像香港。即使像新加坡這樣資本依附於政治的國家,房屋政策成效斐然,也不會讓房價掉下來,只是控制房間溫和上漲,關鍵在於土地政策在一開始就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而並非收入來源,全階層的稅基,保證了政府運作的可持續和政策餘地。

愛國不在於居住在這塊土地上有多久,在於如何讓人民感受到這是你的國家,你是其中一份子,這莫過於住者有其屋,當國家人人有份,就會讓人民有捍衛這個國家的動力,全民皆可為兵,哪怕是新住民。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