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國祥】台灣抗疫可借鑑中國大陸與香港經驗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台灣疫情吃緊,相對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真是風水輪流轉。中國脫離疫情颶風已有一年,生產與生活接近回到常態;香港疫情反覆四次,現在幾乎每天零確診。台灣和風細雨的靜好時光過去了,現在陷入淒風苦雨中。

中國大陸宛如遭遇一場奇襲戰,以強烈手段反擊,取得豐富戰果,現在仍嚴密戒備中;香港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外敵入侵,每次都慘勝收拾,作戰經驗豐富。台灣由於第一擊嚴控國境成功,接下來一年多幾乎沒有戰事,可以好整以暇,致使實戰經驗不足;現在面對一場大戰,何妨參考陸港經驗,取其成功方法為己用?

如何擊退新冠病毒,由於各個社會的體制與民情迥異,兩岸三地在疫情的防抗上做法顯有不同,表現各有千秋,但也可相互參考。這三個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中國屬於專制政體,遂行威權統治;台灣屬於民主政體,政府權力受節制;香港介於兩者之間,政府傾向威權性,社會則具高度自由性。

2020年武漢爆發新冠肺炎之際,一貫反中的民進黨政府立即嚴控國境,限制中國人士入境。由於在「外防輸入」上把關嚴謹,所以初期輸入病例極少,加上屬於海島,有了天然屏障,益於防堵病毒輸入,所以本土病例只有零星個案,並未出現明顯的社區感染。

經過一年又一季之後,本土疫情大爆發,其中不乏感染源不明案例,社區感染陡然嚴重化。這一波疫情首先爆發於華航與諾富特旅館的群聚感染事件,癥結在於管理鬆散。華航機師出入國境頻繁,疫情指揮中心受工會陳情與民意代表施壓影響,不斷放寬他們的居家檢疫期限,從兩周減為五日,又減為三日,也未強制他們施打疫苗,致使第一線的防疫網被剪破。

防疫旅館管理也不周密,容許部分空間混住互通,該完全隔離的樓層未徹底執行,該篩檢的對象則因時間或接觸範圍的畫設太過省簡而未篩檢,最終導致疫情破口擴大,進而造成大規模、多地區源頭不明的社區感染。

台北市與新北市熱點設立快篩站之後發現,陽性篩檢率偏高,最高時達10%,顯示本土病例早就爆發,若未擴大篩檢就無法發現。公衛專家則認為,台北市和新北市緊急設置快篩站擴大篩檢出許多病例,只是將原先因為低度篩檢而隱藏的病例找出來而已,並非純粹因為這波感染擴散快速。

台灣政府排斥普篩,即使是針對高風險的區域與群體進行普篩,都屢遭指揮官陳時中以「不要做沒目的性的普篩」回絕。有別於中國和香港,台灣從未實施新冠病毒普篩,對廣篩和快篩也排斥,檢測率遠遠低於中國和香港。

這種「惜篩如金」的做法被譏評為鴕鳥政策,掩蓋了許多無症狀或輕症狀病例,無法快速找出感染源而將傳播鏈截斷。另一後遺症是快速檢測工具因而未能普及化,檢測費用偏高,為中國與香港6倍至15倍以上。

在全台灣長期「零確診」的虛幻安全感下,隱形傳播鏈其實早已多線發展,埋藏了不少染疫暗角。台灣能將疫情的曲線壓制在平緩程度,固然要歸功於政府防抗措施起了一些作用,如追蹤感染者接觸史,將可能染疫者隔離檢測;加上民眾警覺性與配合度高,另一方面就是點檢測率造成的假象。

香港的檢測率比台灣高出許多。香港採取大量檢測政策,疫情發生一年期間,病毒檢測數為每100萬人超過90萬個樣本;半年前還進行為期14天的普及社區檢測工作,共檢測170多萬名市民。

此後香港一直做到「須檢必檢」、「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在醫院之外,港府成立19個社區檢測中心,凡經法例規定特定人士須在指定時間前完成檢測者都受檢測,高接觸群組例提供免費服務,檢測樣本已超過人口數六分之一。至於自願接受檢測者,政府也以極低費用滿足市民需求。

中國政府則在疫情爆發後展現了魄力,將其體制的治理能力展露無遺,封閉城市對外交通、民眾禁閉在家、短時間內建設專科醫院和方艙醫院、全國各省市馳援、開展大規模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等。

美國《科學》雜誌4月發表一項研究即顯示,中國在疫情爆發最初50天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可能避免了數十萬病例的發生,因為「他們成功切斷了傳播鏈,阻止了感染病例和易感人群的接觸」。在世人看衰的眼神中,中國打贏了這場「人民戰爭」,讓世人對其整體戰力和體制韌性刮目相看。

而疫苗方面,中國藥監局先後批准四款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上市,香港也有科興、復必泰兩種疫苗可選。台灣則是嚴重缺貨,到了2021年5月,仍僅有AZ疫苗約70萬劑可供國人接種,供給遠不敷需求。

這正是台灣防抗疫情的最大短板。中國和香港向施打率20%挺進,台灣還在爭取2%。台灣的當務之急,應是揚棄面子考慮與政治盤算,趕緊接受中國廠商代理乃至於製造的疫苗,盡速建立群體免疫力。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