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國祥】澳洲打臉(書)成功,台灣不見賢思齊?

Front pages of Australian newspapers are displayed featuring stories about Facebook in Sydney, Friday, Feb. 19, 2021. In a surprise retaliatory move Thursday, Facebook blocked Australians from sharing news stories, escalating a fight with the government over whether powerful tech companies should have to pay news organizations for content. (AP Photo/Rick Rycroft)
圖片來源:AP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臉書與谷歌等大型網路平台吃人夠夠,傳統媒體在這些吸血鬼霸凌之下,多半受傷慘重,甚至奄奄一息。歐美國家媒體和政府為了討回公道,粉採不同手段反制,但都不得其法。澳洲媒體和政府聯手出擊,日前奏起凱歌,迫使臉書與谷歌讓步。這是對全球類似行動的一大鼓舞。

澳洲國會25日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確保新聞業從谷歌(Google)及臉書(Facebook)兩大網路平台得到合理報酬;臉書也宣布,未來3年將投資新聞業至少10億美元。這場為新聞內容付費而打臉(書)成功事件,可說是澳洲的一小步,全球的一大步。

澳洲政府為了增強媒體的集體談判籌碼,研議了《新聞媒體協議規範》(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谷歌迅速以新聞展示平台(Google News Showcase)與新聞集團、九號娛樂等澳洲媒體集團簽訂付費協議,在法案正式通過之前有效減緩社會壓力。臉書則悍然反制,不僅立刻封鎖了所有澳洲媒體的新聞,並且將澳洲政府的醫療、消防、婦女、社會福利等網站一併封鎖,雖承認失誤並且解封,但仍被視為臉書的火力展示。澳洲媒體暫時在臉書上消失,媒體的瀏覽率一時下跌13%多,民眾仍可透過其他搜尋管道找到新聞媒體,但實在不方便。臉書在眾怒難犯之下,勉強同意與媒體協商。

這個初步成果鼓勵了其他國家。日前發起「消失的頭條」運動的加拿大喜獲甘霖,其文化遺產部長吉伯表示將儘速公布類似法案,警告未來即使臉書封鎖加國新聞媒體,政府和媒體也不會退縮。加國並已和澳洲、法國、德國與芬蘭政府聯繫,爭取5到15國家加入聯合對抗網路巨頭的行列。美國眾議員巴克(Ken Buck)應聲表示,將提出法案以增加傳統媒體集體與社群媒體談判的力量。

過去二十年臉書、谷歌等網路媒體不斷壯大,傳統媒體雖然多了傳播平台,但原有的廣告卻大量流向網路媒體,再由谷歌、臉書佔了其中四分之三左右份額,所以雖對網路內容卓有貢獻,但日益營養不良,越來越面黃肌瘦。這不只是傳統媒體生存受威脅的問題,在傳統媒體製作優質內容的能力削弱之後,網路上傳布的信息與內容品質必然大為下降,甚至導致假新聞更加猖獗。這個發展趨勢嚴重降低國民對公共事務認知與參與的能力,必然傷害民主政治的健全運作,所以是政治上的重大課題。

事雖嚴重,但難以翻轉,問題癥結在於媒體認為他們創造出新聞與言論的價值,卻未獲得合理的價值分配。臉書悍然聲稱是他們為媒體創造流量,各國雖然不以為然,但多追討無門。當然,谷歌與臉書壟斷數位廣告,並非完全因為能夠蒐集、分析使用者資料而具有更精準地達成目標廣告的能力,而是以其壟斷能力與局面為張本,採取反競爭的精巧行為,尤其是藉其創造多重服務之間資料共享的壁壘,獲取其他競爭者無法企及的獨佔力量。但顯而易見的是,網路時代數位廣告領域中,活生生存在市場失靈的自由放任現象,所以非由政府強力加入干預不可。

近年各國紛有立法提案,以期糾正市場失靈,從新灌注傳統媒體生存養料。澳洲立法這回責成谷歌與臉書必須與澳洲媒體達成付費協議,否則便由仲裁來協議價格,違反的業者將受到政府罰鍰,對其構成壓力。法國在歐盟嚴格的著作權法上,要求大型網路平台與新聞媒體對話協商,促其在使用新聞內容時支付報酬。美國企圖縮短媒體與網路平台之間議價能力的差異,以集體談判的方式增加媒體的議價能力。事實顯示,澳洲政府出的狠招比較可能湊效。澳洲政府的做法取得成功之後,各國咸認這套機制行得通,應可適用,所以後續跟進行為必然層出不窮。例子開了之後,臉書、谷歌很難再完全拒絕,對傳統媒體的分潤要求,意思意思總是要的。

台灣傳統媒體同樣遭受網路巨靈的壓迫,早已喘不過氣來,幾乎都是僅剩微弱氣息,政府看到澳洲政府當媒體後盾立下汗馬功勞,焉能不見賢思齊?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