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氣球炸破美中對談!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怎麼發生的?

美軍出動F-22猛禽戰鬥機,射下中國的間諜氣球。 (來源:美國國防部官網)
美軍出動F-22猛禽戰鬥機,射下中國的間諜氣球。 (來源:美國國防部官網)

撰文者:邱韞蓁 編譯

一顆氣球,正加劇美中對抗關係白熱化!

美國五角大廈2日公布,追蹤到一顆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入侵領空,而此時正逢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中前夕,因此隨即喊卡;美軍並於4日以戰機搭載飛彈,將其擊落,立即對殘骸展開調查分析。

間諜氣球為什麼在美國出現?

雖然中方聲稱這是用於氣象科研調查,但根據美方調查,這顆大小等同於三台大型公車的間諜氣球,從1月底越過太平洋後,就進入阿留申群島領空,接著飄至加拿大,最後又來到美國本土,一路經過蒙大拿、愛達荷等多州,最後於東南部的南卡羅來納州附近海岸,被擊落。

它的路線,正好經過數個美軍核武戰略性基地。隨後,又有報導指出,間諜氣球同步在南美洲現蹤,美國官員也指稱過去幾年來,其實一樣的氣球早已多次侵美。種種爭議,似乎象徵1960年代美、中諜對諜捲土重來。

間諜氣球怎麼運作?

《衛報》解釋,現代的間諜氣球用於軍事偵察,通常搭載攝影機、感應器、定位系統、雷達、太陽能發電等設備,同時由風流帶動飛行。它可於24,000至37,000公尺的高度漂浮,遠高於一般商業客機。

政治媒體《POLITICO》點出間諜氣球的兩大優勢,相較於衛星,它不僅成本低,不用加油便可長距離飛行;加上較不容易被發現,因其滯空時間長,可以比軌道運行的衛星,在特定地點上空盤旋更久、以較近距離掃描大面積土地。

中國為什麼放出間諜氣球到美國?

不過,衛星時代,為何中國還要用這種盛行於冷戰時期的老技術?一方面,BBC引述多位專家說法,推測不能排除是北京「故意」讓氣球被華府發現。

這是因為,中國或許想藉此發出訊息,強調一直以來都在窺探美方機密、也有能力這麼做,並以此測試華府反應。「雖然(中國)想改善雙邊關係,但也準備好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在不嚴重加劇緊繃的情況下,維持長久競爭。」

而氣球,正是看似最無害的手法。隨著太空戰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日益擁擠,未來,大氣高層可能將做為國際之間,新的監視與間諜活動戰場而崛起。

然而,另一派說法認為,氣球被發現,確實是意外。

美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全球中國中心資深主管舒爾曼(David Shullman)就表示,中方若是故意讓美國發現,恐怕不太合理。因為清零退場後,它面臨來自國內外的經濟與社會挑戰,所以希望美中對談能順利進行,為兩邊關係建立更多穩定。

「如同我們聽到的,中國也一直在美國之外的地方,發送這種氣球;我覺得這是解放軍例行性行動的一部分。」舒爾曼補充。

不過,撇除這顆氣球的真實身分,探究它為何飄了好幾天?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解答,要歸因於氣候因素,「剛好遇上平流層暖變,高空西風帶位置明顯偏移」;否則,正常情況下,中緯度高空的西風很強,氣球可能在2天內就飄離美國本土。

間諜氣球背後的中國野心?

巨大的白色氣球在空中飄阿飄,陸地上的人們只要抬頭一望,都可以看見它高掛在空中。那,中國背後野心究竟為何?

澳洲智庫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Griffith Asia Institute)研究員雷頓(Peter Layton)分析,間諜氣球屬於中國的灰色地帶戰略要素(grey zone activity)——以一系列縝密的計畫,避免以正規武力快速奪得目標,而是謹慎實施網路資訊戰、經濟戰...等。

它欲以此建立新常態,如同在台灣、印度、南海、東海、韓國等地進行的灰色地帶活動。事實上,間諜氣球不是新鮮事,只是這次是它第一次獲得公開承認。CNN等外媒整理,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也有人目擊一樣的氣球,飛越關島和夏威夷附近,以及台灣、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美國等國領空。

雷頓指出,對美國而言,這次事件構成關鍵的「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向大眾凸顯了中國來勢洶洶的挑戰。該詞源自於美蘇科技競賽時期,美國發現太空技術嚴重落後蘇聯,因此加倍努力、急起直追,最終扭轉太空競賽局面。

對中國而言,解封後,它試圖重新參與國際社會,甚至不惜把戰狼外交代表王毅放逐邊疆,頻頻向外遞出橄欖枝。

然而,間諜氣球事件爆發後,比起主動安撫華府,北京一下子否認、一下又強硬批評,似乎故意藉此激怒美國的對中鷹派,同時讓拜登當局難堪。就算加劇雙邊緊張並非北京本意,卻也已然發生,擺脫戰狼外交的成效,同樣明顯甚微。美中互相抗衡的局面,短時間恐怕難以降溫。

資料來源:POLITICOBBCNPRThe GuardianLowy Institute

核稿編輯:林易萱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共軍會不會犯台?先看這位國師,為習近平制定出哪種統一方案

中國經濟能全面復甦嗎?人民幣值不值得買?一文掌握4大重點

半導體去美國,反降低北京侵台動機?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台積電「矽盾」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