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術中放療法」 降低腸癌復發率

記者蕭佳宜/臺北報導

大腸癌連續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1名,其中約有30%患者罹患直腸癌,且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為避免手術後局部轉移,三軍總醫院使用「氣球式裝療器」,搭配腹腔鏡手術,在術中進行放療,可讓腸癌中後期患者降低7%局部轉移,且3至5年存活率近6成。

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研究登國際期刊

三總昨日舉行「直腸癌術中放射治療」醫療成果發表記者會,放射腫瘤部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表示,放療在直腸癌治療中,依腫瘤期別,可用於2或3期搭配化學治療,進行手術前同步化放療,先降低腫瘤體積,增加手術完全切除率、進而減少復發率;若是疾病已進展為4期,也可針對腫瘤出血或是腸道阻塞等症狀,進行緩和性放射治療,期能改善患者症狀及生活品質。

羅承翔表示,直腸癌末期患者,由於腫瘤已侵犯到其他器官如膀胱、子宮或是腹膜腔內,容易造成手術切除組織邊緣不足,進一步導致局部復發。因此,最新的美國直腸癌治療指引中建議,除在傳統術前放化療外,也可考慮於手術中進行放射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

三總自2016年引進「微型射源術中放射治療系統」,且將療法加以改良,結合腹腔鏡手術,將「氣球式裝療器」透過腹腔鏡伸入高風險部位後,再將氣球注入水,讓氣球張開,使放射線劑量更均勻分布,減少局部復發率從21.4%降至14.7%,患者3至5年存活率近6成,此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三總放射腫瘤部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記者蕭佳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