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重蹈盛世陷阱的覆轍

近日,除了上海終於解封,大陸國務院宣布一系列涵蓋財政、金融、投資和產業政策的33項措施,以重振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更聚焦在基建投資和汽車兩個火車頭產業領域,更重要的是放寬了對房地產的控制,還提到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以公平競爭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讓人不禁感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在新冠全球肆虐的2021年,大陸因管控得力,經濟動能充沛,出口暢旺。同時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一度因元首高層會談而營造出積極改善的跡象。就在經濟極度利好、內外部皆沒有重大利空的情況下,陸港股市卻從2021年初一路大跌15個月,熊冠全球,加上在美中概股的暴跌,三者堪比遭俄羅斯打爛的烏克蘭城市,顯得極不尋常。

為什麼一手好牌會打得稀巴爛?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所謂「共同富裕」概念的行政執行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因為要共同富裕,所以有「三座大山」需要跨越,分別是住房、教育和醫療。這三座大山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需要解決的階段性任務。

但這兩年大陸政府似乎放棄過往的溫和市場化改革方式,多次以強力行政干預為手段:為了減輕學童負擔,把補教業當罪犯來打,整個補教業瞬間崩盤;為了紓困小餐飲,要求外送平台降低抽成比例,外送平台股價一夕蒸發;祭出世界首見的1周限玩1小時網路遊戲的限制,遊戲大廠崩了;滴滴打車與螞蟻集團上市前夕遭臨時喊卡導致股價大跌;要求醫療物資必須降價集採等,醫療藍籌股全部雪崩;對房地產祭出最嚴禁令,導致房地產股全線大跌,地產危機甚至可能波及陸港金融穩定。更不用說今年初,為了強制清零,強制凍結了世界經濟中心上海的經濟運作。

共同富裕絕不能變成是打擊中外資本市場「土豪劣紳」的藉口。同時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極左大V公開指責企業家在公司改制時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帶動網路上的仇富恨富風潮,還一度得到官方若有若無的支持,這是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罕見的。

由於來自大陸政策干預導致風險增加,美國證管會已對中企赴美上市增加政策風險披露的要求,並追溯財務報表的真實性,這是保護美國投資人的體現,不但毫無問題也具有高度正當性。但中國證監會卻以毫不相干的「國家安全」為由,拒絕美國會計師查帳,讓在美中概股成為中美鬥爭的肉票。

雖然在美中概股絕大多數都是外資投資人所持有,但這些海外看多中國股市的投資人、這些代表著中國經濟創新能力的創新者、承載數千萬中國年輕人構築夢想的海外上市企業,難道不是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可貴的資產?這批資產的流失直接導致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市場融資功能的喪失。中概股的長期價值癱瘓與暴跌也包含了滬深港國企股估值難以計數的巨大損失,這難道不是極左們念茲在茲的國有資產流失嗎?

追根究柢不是大陸經濟或企業營運出什麼問題,而是敏感的資金在大陸政府一次次行政干預的同時,嗅到了異常的血腥味道,從而導致底層估值邏輯的改變。

中國大陸再一次來到了改革關鍵的十字路口。當年西班牙帝國和鄂圖曼帝國從如日中天轉向沒落和崩潰的原因,都是因為宗教意識形態變得僵化。前者由天主教教士,後者由回教教士掌握了發言權,反對解放生產力的現代化,而致帝國錯失及時改革與更新的機會。作為關心中國前途與命運的台灣人,我們絕不希望見到大陸一步步重蹈前二者盛世陷阱的覆轍。(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