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會武力攻台?媒體人分析「8個關鍵因素」

韋安站在中共立場分析,提出不會武力攻台的8個關鍵因素。(圖/達志影像)
韋安站在中共立場分析,提出不會武力攻台的8個關鍵因素。(圖/達志影像)

自裴洛西訪台、共軍圍台演習後,台海戰情似乎急遽升溫,加上總統蔡英文宣佈義務役期延長至1年,民眾對中共武力攻台的擔憂更甚。但媒體人韋安指出,中共有不可能全面武力攻台的8個關鍵因素?包括集權統治反而會理性看待戰爭、俄烏戰爭的教訓、國際制裁重創經濟、台灣科技產業鏈關鍵角色、自傷大陸經濟、加速被孤立圍堵、大陸民意劇變風險,及無法承擔的高昂統治成本,使「武力統一」成為背離現實的假說。

韋安指出:一,集權和不民主的政治體制。中共領導層會冷靜思考,全面評估各種風險和代價,而不會隨民意的嚮往起舞。民主國家選舉政治,政客為了爭取選票獲取權力,可能會迎合民意和民粹,發動一場不可能贏的戰爭,如當年阿根廷發起,與英國之間的「福島之戰」。但權力已牢牢在手的中共統治階層,反而會更理性地看待戰爭,不會發起一場可能傷及自身統治權安定,和顯然會對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災難的戰爭。

二,俄烏戰爭的教訓。從這場戰爭中,台灣和西方民主國家,有著「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懼和擔憂。但北京當局,同樣有著「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這個前車之鑒的參考和教訓。

三,國際制裁重創經濟。這次俄國受到以前想象不到的,來自國際社會諸多強烈制裁措施,切斷俄羅斯與世界金融、貿易往來,中斷部分能源出口,外資也全部撤離,導致其經濟在崩潰邊緣。更依靠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維繫經濟的中國,若因發起戰爭受到全球制裁,其結局更為無法承受的慘重。

四,台灣科技產業鏈關鍵角色。這種角色讓台灣與全球經濟和各國經濟利益的連接關係,數十倍於烏克蘭。一旦中共開戰,等於向全球對台灣科技產品有需求的國家經濟利益直接開戰。不像能源還有取代的管道,台灣有些科技產品,根本沒有其它取代選項。捍衛利益,有比捍衛價值更強烈的動機,讓國際社會共同在事先,就阻攔北京有可能的軍事攻台企圖。

五,自傷大陸經濟。即使對台灣動武範圍和力度非常克制,只針對軍事設施。不直接影響台灣經濟活動,對外貿易,避免引發強烈的國際制裁。但是一旦兩岸處於交戰之下,雙方經濟往來也會立即中斷。台灣的科技產品無法出口大陸,對岸大多資訊產業,和所有需要台灣晶片,如汽車、家電等製造業,也會立刻停擺。導致可能數百上千萬人因此而馬上失業。

六,加速被孤立和圍堵。美國當前用科技戰等手段防堵中國的崛起,也在推動西方國家加入圍堵同盟。因與中國經濟利益的瓜葛,目前一些國家還不願與美國同步。但一旦對台動武,則會讓美國有理由把「捍衛民主價值」,置放在各國的經貿利益之上,讓他們忍受再痛苦的代價,也要減少與大陸的經貿往來,甚至最後不得不完全切斷經貿關係。

七,大陸民意劇變風險。一旦開戰,不計軍事代價和戰爭結局為何,但因被國際制裁,及自我切斷來自台灣科技產品零組件供應鏈,所導致經濟下滑、產業停擺,可能數千萬人的就業受到直接影響,其他十多億人則受到間接,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人民很快就會從為「統一」的歡欣鼓舞,轉變為因現實生活付出慘重代價的憤怒和不滿。

八,無法承擔的高昂統治成本。武力攻台就算以極少的代價獲取成功,如何統治原本在自由民主政治體制下生活慣了的2300萬台灣人民,也是個大難題。「統一」實現了,大陸整個國力都因此可能會被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