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黨百年系列二《外交篇》:中國崛起,機遇與挑戰並存

People stand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at an exhibition marking the 100th founding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in Beijing, China, April 22, 2021.  REUTERS/Thomas Peter
圖片來源:Reuters

1948年11月,毛澤東在為紀念俄國「十月革命」31週年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說:「每一個國家內部的一切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一切國家的革命力量必須團結起來,必須組成以蘇聯為首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並遵循正確的政策,否則就不能勝利。」因此,在中共建政之前,「外交」指的就是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幫助中共在中國進行一場它所聲稱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共建政以後,對外政策歷經數次重大的戰略性調整,中國大陸學者將其歸納為下列四個階段:一是1950年代的「一邊倒」戰略;二是1960年代的「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三是1970年代的「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四是1980年代以來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上述的戰略調整都是為了因應中共內外形勢的變化,也受到中共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過歷次的調整後,形成「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四個戰略布局。

「一邊倒」戰略是戰後國際「兩極政治」體系下的產物,中共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為了安全和突破外交孤立,並獲取必要的物資援助來從事「社會主義改造」;「反美反蘇與世界革命」戰略,是受到中蘇共分歧和「文化大革命」進行「造反外交」的影響。文革喊出的口號就是「四面出擊、打倒一切」;「聯美抗蘇的一條線和一大片」戰略,是根據「三個世界」理論和中美蘇三角戰略關係而形成。「一條線」就是緯度,指的是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一大片」則指「一條線」周圍的國家;「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戰略,是因應80年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以及中共內部開始推動的改革與開放政策。

1989年的「六四事件」和「蘇東劇變」,對中共外交政策造成巨大衝擊。鄧小平提「韜光養晦」的說法,是強調「安內重於攘外」,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延著這條路線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述,是為了維護共黨統治地位,他並因此提出「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安全觀」;胡錦濤的「和諧世界」理念,是建構內部「和諧社會」的對外延伸。

習近平上任後,積極擴大中共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中共外交路線亦已從「韜光養晦」邁向「有所作為」。我想這與國際局勢的變化、中共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習近平所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關。因為根據習在2018年6月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認為當前中共「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

習近平認為,「時和勢」都站在中國這邊,所以他要運用中國崛起的勢頭,爭取國際話語權,並扮演「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角色。習強調,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要加強整體布局,突出工作重點,抓好工作。習根據「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行中共新時期的外交戰略部署;習提出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構想,如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

不可否認,從對外關係的角度看,中共今天已走向國際舞台的中央,並撼動美國當今世上的唯一超強地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把中共視為「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認為「中國是唯一具備足夠經濟、外交、軍事與科技實力,能嚴重挑戰現行穩定開放國際體系的國家。」中共在外交上的最大成就是,運用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角色,掌握四個聯合國專門組織的領導權;並透過組織運作,反映中共意向和制定符合中共利益的國際規範和標準。

習近平在外交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美結構性矛盾形成的長期戰略競爭。這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消耗戰」,有可能對中共發展的資源分配,產生「排擠效應」。美國目前仍掌握軍事、尖端科技和貨幣優勢,拜登政府擬投入6兆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目的就是和中共搶奪市場和製造業王國的地位;除此之外,拜登並敦促歐洲國家和日本,對開發中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資金,搞「美國版的一帶一路」,希望幫助受援國修建公路、鐵路、港口和通訊網路,提供它們除了中共以外的其它選擇。

而疫情當下,美國與中共正進行一場「疫苗外交」競賽。拜登一反過去川普「單打獨鬥」的作法,以「拉幫結派」的方式,深化以遏制中共為目標的「印太體系」和世界「民主聯盟」。

中共則運用民族主義,強化內部統治的正當性及對外同仇敵愾的凝聚力。習近平在7月1日黨慶講話中說:「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但民族主義是雙面刃,它也可能激發民粹主義。中共最近的外交行為常被形容是「戰狼外交」,即中共外交人員常以強悍和咄咄逼人的姿態,應對外在的批評和施壓,嚴重損害中共的國際形象。

此外,中共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對於「東升西降」的大趨勢,充滿了高度自信。但我認為,除了「戰略自信」外,更重要的是「戰略定力」。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一旦誤判情勢,結果將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