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擅用巧門取得晶片 台、韓須彌補外貿缺口

美、中晶片大戰,美國10月7日公布,限制向中國企業出售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中國大陸11月半導體設備進口金額即銳減,比去年同期下降40%。台灣與南韓半導體業出口同樣受創,如何降低經濟傷害,恐需另外開發新市場,彌補損失。

台、韓半導體出口下滑
南韓公布12月前20天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滑8.8%,如以品項區分,作為出口主力的半導體產業出口下滑24.3%,其中對中國出口年減26.6%,導致出口總額降至336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減少8.8%。造成貿易逆差達到64億美元,貿易失衡,將對南韓經濟發展,造成沈重壓力。
如以個別項目晶片計算,晶片出口年減24.3%,金額為55.8億美元,其他行動裝置出口額也大幅減少43.8%,至9.06億美元。南韓對中國出口年減26.6%,至71.9億美元,反觀對美國出口額則成長16.1%。對中國大陸晶片出口的負成長,造成南韓出口貿易沈重的壓力。

台灣方面,過去表現亮眼的電子零組件,11月終結連續42紅,出口金額為15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8億美元,減幅4.9%,因為積體電路減少5億美元,減幅3.4%,二極體減0.7億美元,減幅22.9%,印刷電路減0.7億美元,減幅11.1%,電容器及電阻器減1億美元,減幅30.1%,造成1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共減少54.4億美元。

##中國擅用巧門取得晶片
中國大陸方面,11月半導體設備進口銳減,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比去年同期下降40%,創下2020年5月以來最低紀錄。在美國實施進一步禁令之前,中國大陸推動半導體設備進口,一直處於領先全球的地位,而且是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在應用材料、KLA、Lam Research 最大的出口市場,減幅約達30%。

荷蘭、日本等半導體設備商,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亦均呈現明顯減幅,使得原先呈現下滑態勢的全球半導體市場,更是雪上加霜,使半導體產業谷底更難翻身。
然而,最近美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出,晶片禁運,大門走不了,走後門,晶片走私盛行,一位中國婦人在珠海與澳門邊境,遭到海關攔截,發現她肚中藏有202片晶片,以及9支手機。顯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走私不失為解決之道。

##高階晶片用途有限
同時,也不需要認為軍用晶片一定是先進製程,例如雷達,只要65奈米晶片,汽車用的舊型晶片,也可以用在飛機、無人機、飛彈,真正要用先進製程的晶片,數量並不多,中國大陸斥資1兆人民幣,企圖取得成熟製程晶片的市佔率及訂價權,自有它的盤算,恐怕最麻煩的還是先進製程晶片的問題。
美國對俄羅斯及北韓多年來的晶片製裁,似乎並沒有太大影響其飛機、飛彈的生產及使用,走私應該是正在使用的途徑。另外透過匿名海外公司,轉向合作企業,協助其取得先進製程晶片,也是途徑之一,只是價格比較貴,應該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美中晶片大戰,已影響台灣及南韓的出口貿易,如何彌補外貿缺口,政府及企業界恐怕要多費一番心思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