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雙重文資 促轉會:銅像非古蹟 可拆

促轉會昨日上午舉行「真相.傷痕.記憶 促轉會任務成果發表會」,與會來賓手持百合花合影,象徵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因民間灌溉萌芽。(杜宜諳攝)
促轉會昨日上午舉行「真相.傷痕.記憶 促轉會任務成果發表會」,與會來賓手持百合花合影,象徵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因民間灌溉萌芽。(杜宜諳攝)

促轉會建議中正紀念堂應拆銅像,保留堂體後轉型為「民主歷史記憶館」。然而,中正紀念堂具備國定、市定古蹟的雙重文資身分,銅像能否說拆就拆?促轉會代主委葉虹靈表示,古蹟本體是堂體,銅像則不是;若要移動,可依《文資法》提出計畫說明移除過程如何保護堂體,只要文資委員會審核通過就可拆除。

促轉會5月底解編,昨提前舉辦成果發表會。葉虹靈指出,促轉會4年來成果可分三方面,分別是建置基本工程、發展論述、引入多元民間參與;專案式延伸領域,讓人民理解白色恐怖歷史;與社會溝通讓資訊普及化。

對於轉型工作的未來難題,葉虹靈說,台灣社會將面對新檔案的開放,但從監控檔案可看到被害者姓名,卻不見加害者姓名,這需要修法解決。

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葉虹靈說,中正紀念堂全區都有文資身分,但依文化部文資局解釋,古蹟本身指「堂體」,銅像不是古蹟本體。未來若要移動,主管機關可提施工及維護計畫交文資委員會審查,確認移除過程不會破壞堂體,審查通過就可拆除。

對此,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中正紀念堂不應由任何一個政黨或少數官員片面決定怎麼改變;而他先前提出「台灣建設紀念館」概念,就是要讓中正紀念堂在既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入更多元素,豐富園區,但最後該怎麼做,應由民眾共同參與凝聚共識後再決定。

長期關注轉型正義議題的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說,葉虹靈提出拆銅像、保留堂體的主張,相信社會對這項主張會有共識。至於堂體是否一併拆除,確實有人認為建築體充滿封建宮廷思維該拆,但也有人認為以保留,這部分確實比較分歧。

葉虹靈表示,促轉會已規畫中正紀念堂轉型計畫應包含5大工作項目,包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以競圖徵件遴選規畫設計方案、變更都市計畫、擬定文化資產配套相關計畫,及在推動中長期工作的同時可先啟動「轉型前導計畫」。未來促轉會解編前,將建議由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確立轉型目標,明確訂定中長程轉型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