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盡得浪漫的宵待草─以詩文畫家為名的紀念館(上)

土井晚翠的晚翠草堂紀念館
土井晚翠的晚翠草堂紀念館

文/攝影 陳銘磻

日本的文學家紀念館已然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是保存典籍、文學、漫畫、繪本作品的重鎮,更是觀光產業力求繽紛發展的旅遊勝地;向來重視文學的日本社會,斷無疑義認為:「一座偉大的城市,必須建構一座能展現人文風情的文學館」,這一見識,確乎值得台灣執掌文學業務的機構作為借鏡。

 

憂傷悲戚的荒城の月

宮城仙台‧晚翠草堂紀念館

 

以寫作〈荒城の月〉歌詞聞名的土井晚翠,是詩人、翻譯家、英語教師。1871年出生仙台市北鍛冶町,本名土井林吉。189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國文學部,涉獵德、法、義外語,博覽東西方名著,學識淵博,在校期間參加《帝國文學》雜誌工作,以身為「大學派」詩人活躍文壇。1899年發表處女詩集《天地有情》,一舉成名,與島崎藤村並駕齊驅,引起世人注目。土井詩作的特點是漢詩調,擅長史詩類的敘事詩。代表詩集:《曉鐘》、《遊子吟》等。曾任第二高等學校(東北大學)教授。

土井於1901年發表〈荒城の月〉,交由只見過一次面的音樂家瀧廉太郎譜曲,這首歌被譽為日本不朽的傑作。歌詞最早刊載於明治時代五年制音樂課本,是土井應東京音樂學校請託,為編輯教材之需而誕生的作品,也是首次替音樂教材創作的詞;「荒城の月」四字,幽幽傷悲,促使他創作了四段哀悽生動的詩文。

家喻戶曉,大眾都能朗朗上口的〈荒城の月〉,因歌詞深奧難懂,幾經課本編委研議,撤出課程教材;其悲涼而感人肺腑的曲調依舊流傳民間,由著名演員小林旭演唱。臺灣流行歌壇也曾改編為同名歌謠,國寶歌王文夏、歌后紀露霞合唱。有人認為,認識日本文化不可不知這首名曲。

因為歌謠轟動全國,後來,不少政府部門和學校相繼邀請他撰寫市歌、校歌。1952年8月,仙台城遺址甚至豎立〈荒城の月〉詩碑。

土井說明這首歌謠的寫作靈感:戊辰戰爭中的奧州會津之戰,三百四十位白虎少年隊為護鄉顧城而跟政府軍對抗,壯烈犧牲,以造化遞嬗的鶴ケ城淪為荒煙蔓草;土井將之與故鄉仙台市青葉城聯想,成為創作〈荒城の月〉的背景,表達對虛幻、無常人世的無奈。歌詞所述荒涼的「鶴ケ城」即「會津若松城」。

1950年土井晚翠首次以詩人名義獲頒文化勳章;1952年病歿,享年80。為了紀念出生仙台的詩人,當地政府仿效唐代「杜甫草堂」,修建二次大戰後塌壞的土井故居,重建宅邸「晚翠草堂」。草堂位於青葉區大町,面向青葉通入口處,矗立刻有土井晚翠詩集名「天地有情」的石碑,草堂占地面積不大,僅兩間房,另有小花園,花園內安置了一尊土井晚翠銅像,極具日式傳統建築風格。草堂內陳設土井在仙台遭空襲後剩餘的少數藏書,以及家居生活照片,房內擺設有詩人當年使用過的床鋪、寫作矮桌、字畫,供旅人懷想詩人生前創作景況。

若以〈荒城の月〉審視當前的草堂,與「今夕荒城夜半月,月光依稀似往昔,無奈葛藤滿城垣,孤寂清風鳴松枝」、「天地乾坤四時同,榮枯盛衰世之常,人生朝露明月映,嗚呼荒城夜半月」交相呼應,淒涼之感無甚差別!(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