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20年》三位王牌主播坐鎮電視台,帶領無數美國人度過恐怖時刻

「快打開電視!」2001年9月11日,這句話在全美數百萬家庭中不斷重複,所有人都在打電話:「好像發生了可怕的事情,你必須看一下。」紐約世貿中心聞到煙味、感受到爆炸震動的上班族也在慌忙詢問:「有人可以看新聞了解發生了什麼嗎?」

當時,社交媒體和網路新聞還處於起步階段,有關恐怖分子殺害約2749人的報導主要透過電視傳播。兩棟高達110層的摩天大樓,在短短20分鐘之內,陸續遭到飛機衝撞,起火燃燒,另有兩架遭劫機的航班分別飛往五角大廈與白宮,國防大樓部分遭到撞毀,第4架飛機的乘客與機組人員與恐怖分子搏鬥,搶回控制權,墜毀於賓州。

九一一、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大樓遭蓋達組織劫持飛機撞毀。(AP)
九一一、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大樓遭蓋達組織劫持飛機撞毀。(AP)

九一一、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大樓遭蓋達組織劫持飛機撞毀。(AP)

四架飛機均無人生還,象徵美國精神、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陷入災難時刻。美國人處於「是誰攻擊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的恐慌與困惑之中,三大電視台主播──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布羅考(Tom Brokaw)、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詹寧斯(Peter Jenning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C)的拉瑟(Dan Rather)──的即時播報,協助許多人度過這難以想像的一天。

介紹此事件的有聲書《天上唯一的飛機》(The Only Plane in the Sky,暫譯)作者葛拉夫(Garrett M. Graff )向《美聯社》(AP)表示,這三名主播在20年前恐攻那天是最接近國家領導人的角色,透過播報新聞幫助社會處理這場悲劇,整體來說他們履行了非常有歷史意義的任務,因為人們最恐慌的當下,白宮並沒有及時對外發聲。

隨後20年,新聞媒體產業發生了巨大變革,一些專家認為,同樣的事件如果今天爆發出來,會讓世人感到更加混亂和可怕。但那一天,美國正視人類最邪惡的一面時,至少擁有三位處於權力巔峰的新聞記者。

總統缺席時刻,「新聞之王」坐鎮

九一一事件當天播報的美國三大電視台主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C)的拉瑟(Dan Rather)、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布羅考(Tom Brokaw)、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詹寧斯(Peter Jennings)。(AP)
九一一事件當天播報的美國三大電視台主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C)的拉瑟(Dan Rather)、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布羅考(Tom Brokaw)、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詹寧斯(Peter Jennings)。(AP)

九一一事件當天播報的美國三大電視台主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C)的拉瑟(Dan Rather)、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布羅考(Tom Brokaw)、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詹寧斯(Peter Jennings)。(AP)

《美聯社》指出,布羅考、拉瑟和詹寧斯是2001年9月11日的「廣播新聞之王」,他們經驗老道,在所屬崗位播報了約20年的黃金時段新聞,也曾報導過其他的重大事件,布羅考和拉瑟曾擔任白宮記者,經歷過水門案(Watergate),而詹寧斯擔任過駐外記者。

儘管他們不是當天唯一播報的新聞從業者,例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布朗(Aaron Brown)在紐約新聞大廈樓頂轉播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南塔轟然倒下的一幕,也令人印象深刻。但ABC、CBS和NBC三大傳統廣播電視公司仍是當時美國人看新聞的首選。

那天早上8點46分第一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後,他們很快就趕到各自的辦公室。「很明顯,這是對美國的攻擊,」那天原本擔任CBS突發新聞記者的麥金尼斯(McGinnis)把位子給拉瑟負責,「我們需要最有經驗的人坐在那裡。」播報室陷入困惑和焦慮。布羅考心裡吶喊著大樓受損到底有多嚴重,然而後來世貿南塔在一聲巨響中倒下。事情接二連三,發生得太快,根本跟不上。

「國家需要某種穩定的力量與立場,」時任ABC新聞總裁魏斯丁(David Westin)說,「這是怎麼回事?有多糟糕?還需要釐清『我們已知什麼,還不知道什麼』。」這通常是由政治人物承擔,像是發生野火、颶風、新冠疫情等災難跡象時,政府就該採取行動。然而九一一襲擊結束之前,政府領導人都不在白宮坐鎮,總統的缺席凸顯了電視主播的重要性。

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身在佛州一間小學為孩童說故事,白宮幕僚長卡德(Andrew Card)得知消息時,走進教室內向小布希低語稟報,總統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下午,小布希坐上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返回紐約,受到通信技術限制,飛機只有在經過大城市時,總統才能觀看廣播電視。

關鍵的傳達者

那一天,三位主播都展現了獨特的實力。布羅考當下向觀眾解釋說,「我們正在見證歷史,而不僅僅是新聞」,他說這是美國本土自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爭以來受到的最大規模襲擊,曼哈頓城市的面貌已經永遠改變了,日常生活將不再一樣,他並鄭重地表示:「這是在對美國宣戰。」

回首往事,布羅考說,他認為他的主要工作是,向觀眾提供新聞畫面以外的更多資訊。「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思考『這裡的整體情況是什麼?』,我認為那天尤其如此。」他也願意踩剎車,提醒觀眾區分事實和假消息,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時代之前,他就警告,謠言會「像潮濕的地下室黴菌一樣蔓延」。

所以,當天他告訴恐慌的美國人:「今天的每日一詞是穩住、穩住。是的,發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但在我們知道事實之前,很難得出更多結論。」他提醒人們,「整座城市沒有被硝煙和火焰吞沒,遠不及此。」

出人意料的是,在那天早上,幾乎沒有新聞播出錯假報導。「那天充斥緊張和各種情緒,」拉瑟告訴《美聯社》,「為了消除雜音,幫忙平息恐慌,你的播報必須清晰、簡潔並具有透明度,讓人們確切知道他們身處於何種境地,並可以自己進行評估狀況。」

詹寧斯是一個完美的主播。他巧妙地將目擊者敘述、專家分析、快報等所有已知元素,整合成一段引人入勝的播報。他的妻子凱斯(Kayce Freed Jennings)認為,他天生就吃這一行飯,他是一位出色的傳達者。

每個在學校受過訓練的主播都在螢幕前壓抑著情緒,但詹寧斯是個例外,當鏡頭回到他身上時,他的眼眶滿是淚水,他透露剛剛聯繫上自己的孩子,孩子們聽起來嚇壞了,「因此如果您是家長,並且您的孩子在美國的某一處,請給他們打電話。」

北塔遭襲擊時,新聞媒體的死傷估計一直都比較低;南塔被衝撞爆炸時,主播向觀眾傳達了可能發生的最壞結果。布羅考說,這場襲擊非常可怕,所造成的傷害超出我們預料。「沒有任何語言可以描述這一刻,」拉瑟當時說,「現在是觀察、吸收和思考的時候了。先前我們希望與祈禱不會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紐約世貿中心實際上已經被摧毀,死亡人數會很多。」

今夏,布羅考回憶往事時提到:「我們這些記者就算一生都在努力理清事情脈絡,讓觀眾更理解事情全貌,但我們也是人。而在那時候,我們仍必須既要有同理心,又要幫助觀眾了解他們所看到的。」

那天晚上,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直播,布羅考回到空蕩蕩的公寓,他的家人都出城了。他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接到一通電話,才得知當天有一位摯愛的家人朋友去世,逝世原因與恐攻無關。

他緩緩坐到床沿,哭了整整40分鐘。

九一一發生時,如果已有社交媒體

若今日的世界發生九一一式襲擊,人們會怎麼獲取新聞資訊呢?網路與有線電視台更適合傳播突發新聞,也肯定是很多人的首要消息來源。但這些媒介更容易受輿論煽動,很難預料,有多少人會立即戴上意識形態眼鏡來看待新聞事件。

電視主播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許多觀看電視新聞的人,也會同時在推特搜索最新訊息。現在的NBC晚間新聞王牌主播威廉斯(Brian Williams)指出:「我有一種預感,我們會花大量時間剔除社交媒體上的錯誤信息。」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的紐約瀰漫著粉塵。(AP)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的紐約瀰漫著粉塵。(AP)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的紐約瀰漫著粉塵。(AP)

雖然網路輿論和謠言滿天飛,但它仍是許多記者愛用的傳播平台,那麼第一則新聞消息就可能不會是「一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而會是機上乘客發的推文──「我們被劫持了」。在第四架飛機墜毀於賓州之前,聯航93號班機的英勇乘客衝進駕駛艙、與劫機分子對峙的真實場景,可能會在Instagram上被瘋傳。

全世界肯定會更詳細地目擊世貿中心發生的恐怖狀況──殘缺不全的屍體、完全失控的火災,以及高層樓無助躍下的人們。電視新聞至少有守門人做出當天最突出的決定──不播放人們跳樓或墜樓致死的照片,停止重播飛機撞擊大樓的那一課,因為擔心受到創傷的孩子會認為同樣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在社交媒體上,沒有這樣的護欄。「網路將無視審查制度,」《觀察世界變化:九一一事件背後的故事》(Watching the World Changes: The Stories Behind the Images of 9/11)作者弗蘭德(David Friend)說,「僅管這在國家歷史上已經是非常恐怖與悲慘的經歷,但如果當前的技術在2001年就出現,我認為你的感受會更加心痛。」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結束美國史上最長的戰爭!拜登:九一一事件20周年紀念日,阿富汗美軍全部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