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獲獎!慈科大生物醫學應用獲國家新創獎

再傳捷報!十二月一日,慈濟科技大學與花蓮農業改良場合作,以「雨來菇栽培與生物醫學的應用」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的學研新創獎!團隊成員包含慈濟科技大學副教授耿念慈、助理教授劉威忠、研究助理柯雅淳、研究生張景惠、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副研究員全中和。尤其,繼2017年「紅藜在生物醫學的應用」肯定後,慈濟科技大學二度拿下國家新創獎!

「雨來菇栽培與生物醫學的應用」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的學研新創獎!
「雨來菇栽培與生物醫學的應用」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的學研新創獎!

今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參賽規模成長1.5倍,由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導,總計有268項參賽、174家企業、學、研、醫界脫穎而出。頒獎典禮跨部會總動員,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親自頒獎給慈濟科技大學獲獎代表耿念慈,肯定團隊在農業生技產業加值與提升的用心!

名字挺浪漫的「雨來菇」,吃起來脆又有點嚼勁,口感介於黑木耳和海藻類之間。其實它是生長在陸地的藍綠藻類,學名葛仙米藻。具有低熱量、高纖維、富含維生素B群、植物性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又稱為「情人的眼淚」。雨來菇乾燥時如一片灰紙,遇水膨脹像小木耳,所以,多在下雨後才現身山林地表,產量極少,如今已吸引不少小農投入人工栽培。

有別於雨來菇僅為台式山產料理的既定印象,慈濟科技大學與花蓮農業改良場合作,讓雨來菇「徹底大變身」,從片狀變圓形,還可產生紫色、粉紅色、橘色的「螢光」色彩!經過研發後的雨來菇,最小的僅一毫米大小、酷似魚子醬,最大的可比擬粉圓、葡萄,口感再升級,既可應用在不同的料理,又能拉高經濟價值,讓餐飲業者大為讚嘆。

經過研發後的迷你雨來菇,最小的僅一毫米大小、酷似魚子醬。
經過研發後的迷你雨來菇,最小的僅一毫米大小、酷似魚子醬。

慈濟科技大學副教授耿念慈表示,除了餐飲應用,雨來菇的藻膠與藻膽蛋白,有益於抗氧化、細胞修復、抗老化,進而研發出面膜、傷口敷料等生醫保健或美妝保養品。尤其,藻膽蛋白發出的螢光,還能製作成小夜燈、裝飾品等,商業應用潛力高。

藻膽蛋白發出的螢光,還能製作成小夜燈、裝飾品等,商業應用潛力高。
藻膽蛋白發出的螢光,還能製作成小夜燈、裝飾品等,商業應用潛力高。

考慮到東部雨來菇產品銷售需求越來越大,慈濟科技大學團隊與花蓮農改場深入花東聚落,解決了雨來菇產量極少、得等下雨後才可採收,以及夾雜大量砂石、雜草等問題。慈濟科技大學團隊研發出獨特的雨來菇培養裝置,比照花草作物的種苗培育,可大量提供給農民栽種,再加上花蓮農改場推廣的「無土栽培」,讓雨來菇能生長快、產量穩定、無雜質、賣相佳,不再受天候影響,更能大幅縮短清洗的人力、時間與成本!

慈濟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雨來菇培養裝置,可大量提供給農民栽種。
慈濟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雨來菇培養裝置,可大量提供給農民栽種。

「新創就是平凡中的差異化!」這是慈濟科技大學繼2017年以「紅藜在生物醫學的應用」榮獲第14屆國家新創獎後,再度以「雨來菇栽培與生物醫學的應用」拿下學研新創獎。慈濟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劉威忠表示,不論是紅藜或雨來菇,研發團隊都用心找出農作物的亮點,解決農民實際問題,更從食品加工擴增至生醫產業,既貼近消費者需求,又創造市場價值,拓展高獲益模式。更期待帶動在地經濟與產業發展,吸引青農返(留)鄉就業!

研發團隊用心找出農作物的亮點,解決農民實際問題。
研發團隊用心找出農作物的亮點,解決農民實際問題。

第17屆國家新創獎,涵蓋了創新標竿企業、傑出學研機構、臨床研究團隊和潛力初創企業。其中,連結產業、商化、創業重要前哨的學研新創獎,是以公私立大學和研究機構、醫療院所,在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農業與食品生技、特化材料與應用生技、環境科技與能源應用、創新防疫科技七大類,具有創新技術、研發成果、專利智財者或研發成果。

慈濟科技大學推廣新式雨來菇栽種法,期待帶動在地經濟與產業發展。
慈濟科技大學推廣新式雨來菇栽種法,期待帶動在地經濟與產業發展。

(撰文/葉秀品、攝影/慈濟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