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錢拿 AI有解方?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你是否曾有過「真希望每天躺平就有錢拿」這樣的想法呢?其實早在2020年,台灣就有一群人主張過「人人有錢拿」的觀點,甚至還付諸實行。

乍聽之下像是在開玩笑,但其實背後的觀念一點都不馬虎,而且甚至還有可能成為AI世代底下,人類可能的解方之一。它叫做「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UBI。

UBI包含五大條件:1.定期發放,非一次性。2.金錢形式發放,讓人得以完全決定用途。3.以個人為主體,而非家庭、組織等。4.全民發放,無資格審查。5.無條件,所得高低、工作有無都能領。

這個始於中世紀烏托邦的概念,在現代亦獲得馬斯克(Elon Musk)與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熱烈支持,認為人類除了生而自由與平等外,「有尊嚴的活著」亦應被視為一種基本人權。

「等一等,要是躺平都有錢能領,那誰還要工作?」實際上,過去台灣網路民調投票顯示,若每月有15000元基本收入,約54%的人會繼續現在的工作,22%的人會換更符合喜好的工作,只有7%的人會選擇就此不工作。芬蘭2017年的兩年期實驗也證實,UBI的實施反而讓平均工時小幅提升。

理由很簡單,因為大多數人不會只滿足於基本收入。甚至是有了基本溫飽的生活保障後,人們更有底氣拒絕相對不好的勞工待遇,同時也更有誘因去進修自己、尋找自己更擅長與喜歡的工作。而這個「尋找更好的自己」的環節,正是AI世代底下,人類工作逐漸被取代的同時,還能向上提升,發掘嶄新自我價值的關鍵理由。

說穿了,AI的來臨,也就跟過去從農業轉型為工業社會,再從工業轉型為服務業社會一樣。當AI取代了服務業,也代表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產業轉型。而在這個探索自我的過程當中,唯有當我們不需要為了日常的溫飽煩惱,才能有更多時間與空間探索並提升自己。

或許你會擔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朝一日被AI取代,但這就如同過去無數次的產業結構轉型一般,只是這次多了UBI的協助,讓你不再因追求溫飽而躺平,更有底氣去嘗試、去勇敢犯錯、去追逐夢想。

有勇氣持續向上的每一個你,才是AI 無可取代的。(作者為科技數據公司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