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台灣醫學教育改革的推手 黃崑巖(1933~2012)

黃崑巖院長,1933年出生於新竹,是家中的么子,父母很重視子女的品德教育。自小成績優異,1959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任外科住院醫師,之後留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1966年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擔任教授長達16年,成為享譽國際的微生物學家。

1982年他應成大夏漢民校長之邀,歸國奉獻所學,出任成大醫學院的創院院長,一開始就推動全人教育的理念,使成大醫學院成為南台灣醫學與人文並重的搖籃。他在醫學專業之外,對醫學史、語言文化、醫院建築、社會環境、教育制度都有很深刻的反省和關懷。

由成大退休後,黃院長轉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繼續服務,1998年代表臺灣赴美國華府,出席【外國醫學教育及評鑑委員會(NCFMA)】的公聽會,該會判定台灣的醫學系評鑑制度無法與美國相比。返台後黃院長提出《醫學系評鑑制度建議書》,內容有「醫學教育之良窳攸關國民健康與國家之富強,此次遭逢外國對我國醫學教育品質有不盡理想之評語,正是國內將此危機扭轉為轉機之機會,……醫學教育為一極為特殊之『專業教育』,英文稱之為professional education,醫學院之評鑑在美、加、英、澳等國皆為獨立之制度,有異於其他學域,且出現於其他高等教育評鑑之前…」,建言設立中立而公正,且永續性的評鑑制度。1999年受教育部委託規劃評鑑制度,編寫完成醫學院評鑑手冊,2000年成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隔年開始對全國各醫學系進行定期評鑑,為台灣醫學教育奠定重要的里程碑。2002年黃院長以【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再度赴美參加【外國醫學教育及評鑑委員會(NCFMA)】,此次獲得該會判定與美國「相比擬」(comparable)的認可。2004年亦經該會追蹤評鑑通過。

2002年黃院長受聘為教育部醫教會常務委員兼召集人,在任八年為台灣醫學教育奮鬥,撰寫「台灣醫學教育白皮書」。他發表許多關心醫學教育改革的文章與著作,可以看出他對台灣的大學教育和醫師養成投入的心血,著作被多所醫學院選為指定教材。

黃崑巖教授於2012年2月20日在美國過世。30年來,他對台灣醫學教育的貢獻良多,他的理念:「成為醫師之前,先作成功的人」是留給醫界後進的典範。

※本文轉載自《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玉山社2021.2.25)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