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英貼身幕僚羅融「轉行」人生

記者王家俊/台北報導

2016年蔡英文以684萬票、逾5成6的得票率贏得大選,花了五年走完總統的最後一哩路。曾經是貼身祕書兼文稿、行程與新聞聯絡人的羅融,與小英的距離,走進另一個現實。

▲《FOUNTAIN新活水》雜誌總編輯羅融。(圖/記者王家俊攝)

羅融是六年級生,政大社會所碩士、澳洲墨爾本大學政治暨社會科學博士班肄業。當記者時跑過雜誌文化線,也跑過日報政治線。她很客氣自我介紹:「做過候選人的臉書小編,也為總統寫過講稿。」很難想像她曾經長時間和蔡英文南北奔波,窩在一台車子內,討論行程與講稿、新聞回應...,把思考具象化,一起共度選舉焦點外的人生。

羅融一頭短髮,不太流露表情,面對政治或尖銳的問題,她通常平實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小英有點像。長時間認識的朋友都知道,「冰山」之下,羅融有其熱情、堅持與性格的一面。

蔡英文執政後,羅融形容自己心境是,「轉行」。選後,她進入總統府負責總統文稿與小英臉書,這與她過去做的事情大同小異。原本一個人做的事情,分工到幾十個人,到上百人。或許想突破框架,不到一年,羅融2017年3月突然閃辭,回到她博士班求學的澳洲,自由自在過了一個月。

羅融在從澳洲放逐之際,中華文化總會爆發馬政府拒絕交棒的改選風波,歷經執委會三度流會,終於通過蔡英文入主案。回國後,羅融被徵詢進入文化總會,獲知要跟文化人張鐵志合作。盤點國民黨時代留下來的資源,僅有已轉為電子化的「新活水」雜誌,與文總位於重慶南路的舊大樓,羅融開始另一次捲起袖子幹活的奇幻旅程。

▲羅融私下有輕鬆的一面。(圖/羅融提供)

文總是1966年創立的「老」人民團體,歷來由總統出任會長,抹不去官方色彩,隨著政黨輪替多次更名,被賦予不同意義及功能。隨著民主化進程,文總與所屬的「新活水」雜誌負擔起從事台灣文化連結的非政府組織(NGO)角色。羅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和文總副會長江春男、秘書長林錦昌與副秘書長李厚慶、張鐵志等多位「文膽」型人物進入新舊交會的文總時空。

兩年多來,羅融與一群文化人、媒體人打造出全新的《FOUNTAIN新活水》雙月刊,就像冠名的FOUNTAIN泉水一樣,台灣價值、創意與文化意涵,源源不絕。迥異於過去國民黨時代面臨停刊、淪為電子報或內部通訊。《FOUNTAIN新活水》深刻論述過漫畫、台劇、電影、同志,甚至「點解香港」,它像一本台流小書,收藏型的雜誌,台灣文化「葵花寶典」。

羅融從文總出版組組長做起,一路做到《FOUNTAIN新活水》行政副總編、總編輯。她希望透過文化的深化,讓台灣社會整體的思考更深刻更成熟。冥冥之中,這與羅融在十多年前碩博士班學的文化研究、政治經濟學,似乎又牽了在一起。

這就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熱情,堪稱第一本台灣綜合性文化雜誌的匠人精神。羅融隨蔡英文攀登高峰之外,另一次從頭開始。很巧合的是她們的「工務所」就在蔡英文官邸旁,近在咫尺的文總。

▲羅融在《FOUNTAIN新活水》復刊兩周年導覽。(圖/羅融提供)

全新的《FOUNTAIN新活水》沒有特權,要自己募款,向政府機關提案,並配合文總與台灣設計師、金曲歌手、文創品牌,前往日本東京上野公園,舉辦Taiwan Plus文化台灣活動。羅融選擇做文化打底,百廢待興的平面雜誌工作。她沒有定義自己是媒體人、文化人或政治人,羅融說,「我就是球來就打、做到最好」。

羅融和團隊們一起很快把舊的「新活水」轉型新的「FOUNTAIN」意涵,打造出時尚與時代意義,在今年金鼎獎拿下雜誌類「最佳人文藝術類雜誌」、「最佳主編」、「最佳設計」三獎項霸主,號稱「大學生最熱門的課外讀物」、「最敢玩的雜誌」。她要的不是權力,而是文化穿透力與影響力。

羅融在文總三樓後方,L型總編輯桌上堆滿雜誌、文案,甚至有兩盒泡麵的「辦公窩裡」,靜靜地做眼前的事情。近十年來,羅融始終一頭短髮,只是多了點灰白;當年偶爾燦笑,如今不太看得出表情,或許神情裡多了些歷練與睿智。正如她見識過小英的輝煌與滄桑。這些對羅融來說,都只是一段段靜靜走過的歲月。

如果說,蔡英文給了文總「玩的自由」,羅融和團隊們也賦予《FOUNTAIN新活水》新的生命。團隊也一起把這份心意,賣到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去。因緣際會走進政治與不那麼政治的人生,問到對選舉的看法,羅融淡淡地說,「只有小英連任,現在的工作才能夠繼續。」然後繼續走她眼前的路。

▲《FOUNTAIN新活水》雜誌兼具多元、流行與台灣原素。(圖/王家俊攝)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