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品不良 主要集中在一至三月

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與空保處副處長王嶽斌於昨(廿八)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初步統計一一○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包含PM2.5、PM10、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濃度,近五年均呈現下降趨勢,空氣品質指標(AQI)良好等級與普通等級合計占比(AQI≦100)在今年與去年均超過九成,空氣品質不良(AQI>100,橘色提醒以上)發生站日數持續減少,且今年無非常不健康(AQI≧200)發生。環保署表示,將持續偕同中央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削減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以維護空品,保障民眾健康。

環保署指出,一一○年一至十一月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為14.2μg/m3,有機會達成當年度目標15.7μg/m3及行政院核定之空氣污染防制方案(一○九年至一一二年)之總目標15μg/m3。臭氧除年平均濃度持續下降,一一○年無論是臭氧小時值超過一二○ppb的小時數、站日數,或是臭氧八小時超過六十ppb的站日數,均較前幾年明顯下降,臭氧八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更較去年改善近六成。環保署為監測境外臭氧影響而設於北海岸富貴角、陽明山鞍部及澎湖的三個測站,今年臭氧八小時超過六十ppb的天數,亦較去年減少,影響亦降低。

一一○年導致空氣品質不良主要污染項目以細懸浮微粒(PM2.5)為主,主要集中在一至三月。分析主因受到穩定天氣型態、混合層偏低等氣象因素影響,造成水平及垂直擴散差。再由中央氣象局觀測結果亦發現,今年一至三月低風速時數增加,且因逢百年大旱,降雨量較往年同期大減,在氣象條件上不利於微粒洗除及擴散,造成PM2.5濃度累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