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遠紅外線有效緩解包囊性腹膜硬化症

臺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林志慶主任研究發現,低能量遠紅外線能有效緩解長期腹膜透析造成的嚴重併發症「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PS)」,改善腹膜功能,提升患者脫水能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二○二一年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及生物膜期刊(Membranes)。

在臺灣,約一成二的民眾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最嚴重的尿毒症患者,需要定期接受透析的人數超過九萬人。透析患者更以每年九千人的驚人速度成長,使得臺灣透析發生率與盛行率皆高居全球第一,成為健保支出沈重負擔。

常見的透析方式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最多腎友選擇的方式,需每週至醫療院所三次,由醫護人員進行間歇性透析療程,時間約四小時不等,日常生活受影響;因此部份腎友選擇「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便利性相對高,可以在較不影響生活的狀態下完成療程。惟腹膜透析雖然便利,但腹膜長時間接觸高葡萄糖濃度的透析液,會影響脫水能力及毒素清除效率;有些患者甚至會發生極嚴重的併發症「包囊性腹膜硬化症(EPS)」,存活率不到一成。

林志慶主任認為,遠紅外線治療連最嚴重的包囊性腹膜硬化症都能緩解,那其他患者的腹膜功能,應該更有機會可以改善。他進一步設計臨床試驗,檢視遠紅外線治療能否改善影響腹膜透析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腹膜功能。安排三十一位腹膜透析患者,每天二次、每次四十分鐘照射遠紅外線,治療六個月後發現,遠紅外線不僅能減少透析液中含糖代謝物的產生,降低對腹膜的傷害,並能提升患者的脫水能力,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二○二一年國際分子科學期刊。

另研究六十六位腹膜透析患者,接受遠紅外線照射每天二次,每次四十分鐘,一年後,脫水能力不佳組及毒素清除率不佳組的患者,腹膜功能獲得改善,研究成果發表於二○二一年生物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