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下的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活動主題是「投資我們的星球」,希望以大膽行動、創新與實行,藉由綠色經濟、落實永續商業模式來建立健康的城市、國家及經濟,打造一個豐饒且公平的未來。

儘管立意高遠,復以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成為本世紀乃至未來十年內,人類必須積極面對之涉及國家安全、全球戰略穩定,乃至人類共同安全與集體命運的重大議題。但何其諷刺的是,自從上世紀人類開始進行登陸探月,派出航海家等無人探測器前往遠方星球,去年底發射準備取代哈伯且更為精密高效的韋伯太空望遠鏡,以窺視上帝究竟是如何創造出如此神奇的宇宙,乃至努力試圖尋找適合未來人類移居行星。

然而,處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卻仍不吝於將原本可用於改善更多困苦弱勢群體生活的龐大人力、心智與地球資源,不斷地投入研製採購所謂的現代化軍事裝備,甚至部署足以毀滅當今萬物賴以生存延續發展的生態體系的核子裝置,藉以形成所謂「相互保證毀滅」的恐怖平衡與某種被異化扭曲的「安全感」,正如史丹利‧庫柏力克所導演的電影《奇愛博士》劇情般,簡直到了失控乃至瘋狂的境地。

正當人們再次為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舉辦周年慶活動的當下,已經進行2個月的俄烏戰爭,此刻不僅仍然如火如荼,戰火轟擊炮聲不斷,甚至是更為加劇慘烈地持續進行。尤其,從目前發展態勢觀察,俄烏雙方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向烏東頓巴斯地區以及烏南城市馬立波的攻防,不僅俄羅斯大軍已陸續完成集結並開始推進,相關國家援助烏克蘭的包含重型火力軍備物資也持續不斷地湧入,加上俄烏雙方針對上述相關地區乃至克里米亞半島均展現出異於此前之不可退讓的立場堅持,日前曾經出現的經由政治對話談判以再次達成停火協議的政治氛圍與和平契機,此刻似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似乎只剩下武力解決一途。

一旦政治完全讓位於軍事,俄烏雙方決策當局將完全憑藉武力來決定最終結果,或藉以追求實現自己所設定的政治目標,這將嚴酷考驗雙方的政治決心、軍事實力以及究竟準備付出多大的代價與犧牲。這或意味俄烏戰爭恐將難以在短期內結束,甚至不能完全排除衝突長期化的可能性。借鑑上世紀韓戰,即使衝突雙方邊打邊談,在北緯38度線上下多次來回拚殺,從1951年7月10日交戰雙方展開首次會談,至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前後整整超過2年。

若俄烏局勢不幸演變至此,勢必意味著雙方軍民將蒙受比此前戰事更為重大的傷亡與犧牲,雙方會有更多家庭將失去其所摯愛的親人,而每一個因戰爭而犧牲的珍貴生命,卻是何其悲哀地淪為一連串不斷變動增長的統計數字。這些人可能是某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或親友,以及因戰爭過程對人性所造成的極度扭曲與心理壓力下,勢將導致更多違反基本人性與國際法的各種的戰爭暴行發生。

除了人命與財物的損失,以及戰後重建所需的龐大經費外,戰爭期間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與汙染問題,也將成為另一筆難以估計的成本,況乎俄烏戰爭目前為止已對全球經濟、金融秩序、糧食安全、地緣戰略與政治穩定所引發的全球外溢成本效應,更是難以估計。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人類真的愛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星球,懂得學會尊重生命,各方便不應輕言放棄尋求以政治途徑盡早結束俄烏戰事的各種努力,更不應動輒尋求以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的方式試圖解決國際或區域之間的問題,對於戰爭更應心存敬畏之心。面對俄烏戰爭如此,與我們更為切身的兩岸關係又何嘗不然。(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