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的中美角力

從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強權的合縱連橫沒有什麼大道理,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權力平衡的考量,防止任何獨霸支配國際體系。戰後,原本攜手的美國與蘇聯翻臉,演變為兩強對峙的局勢。中共在1949年建政,以意識形態跟蘇聯結盟,終究因領土糾紛及領導之爭而決裂,讓美國有機可趁投其所好。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儼然獨霸,中國則韜光養晦。然而,美國自從911事件以來疲於奔命,不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民主黨籍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下台前揭櫫「重返亞洲」,然而李伯大夢,中國已悄然崛起。非傳統共和黨籍的川普出乎預料入主白宮,大體採取聯俄抗中,在經濟上對中國予取予求。民主黨捲土重來,歐巴馬的副手拜登把重點放在國內重建,儘管自詡外交老手,自己當家作主卻相對保守,至少不願採取攻勢,不像過去意氣風發。他上台後毫無眷念撤軍阿富汗,雙手一攤,難免讓盟邦質疑美國政府信守防衛承諾的決心,更不用說扮演大哥角色的能耐。

美國既然連中東都可以棄守,將阿富汗拱手交給俄羅斯、中國、伊朗及印度,此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原本是已打了8年戰爭的沉痾宿疾,拜登卻不只大張旗鼓號召世人實施經濟制裁,還源源不斷提供烏國軍事援助,唯一的解釋是對莫斯科介入2016年的總統大選耿耿於懷,希望代理人戰爭能加以拖垮。然而,俄羅斯的能源及糧食尚能自給自足,面對北約的節節逼近是可忍孰不可忍,普丁不可能束手投降。美國無計可施,只能寄望中國拒向俄國伸出援手。

照道理,美國對中國既然有所求,如果要聯中抗俄,即使不是低聲下氣,至少也應曉以大義。然而,白宮的作法是語帶威脅,只有棍棒、沒有胡蘿蔔,更何況先前還為了氣候變遷籲請攜手合作,令人納悶為何前恭後倨。除非美國相信可以在國際政治、經濟及環境的場域進行有效切割,頤指氣使,應是判斷習近平面對年底的二十大,暫且隱忍、無意計較。另一種可能則是沒有把北京看在眼裡,畢竟中國的軍力尚不足以挑戰美國,特別是核武,應該不敢造次。

那麼,中國是否會忍氣吞聲,選擇跟美國一鼻孔出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上的「印太戰略」,華府毫不掩飾軟圍堵的目標就是北京。萬一莫斯科戰事不利,唇寒齒亡、兔死狗烹,美國接下來要處理的對象絕對就是中國。因此,中國即使不能明目張膽與俄羅斯結盟,至少也要維持表面上的中立。換句話說,美國既然好整以暇,中國沒有必要投懷送抱。

當年烏克蘭在美蘇見證下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放棄核武,美國當時的假設是獨自與俄羅斯周旋比較方便,要怪基輔的政客被柯林頓的甜言蜜語所騙。今天,拜登忽然扮起救世主的角色,相當荒謬。要是美國在台灣海峽故技重施,可以想像,白蛇半夜放毒、許仙白天解毒,穩賺不賠。歷史教訓是,共和黨的一向作風是真小人,財團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民主黨則是滿嘴仁義道德,民主自由是擦脂抹粉用的,用現在流行的用語是「認知作戰」,基本上是偽君子。

總之,從19世紀末以來,美國眼中的中國就是龐大的市場。(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