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文協百年特展 聆聽見證台灣百年音樂組曲

文化部政次蕭宗煌(前排右四)、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前排右五),與出席「文協百年特展」開幕貴賓合影。(記者王先國攝)
文化部政次蕭宗煌(前排右四)、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前排右五),與出席「文協百年特展」開幕貴賓合影。(記者王先國攝)

▲文化部政次蕭宗煌(前排右四)、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前排右五),與出席「文協百年特展」開幕貴賓合影。(記者王先國攝)

今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特別舉辦「文協百年特展-新文化觀點臺灣音樂一百年」,展期自即日起至十一月七日於北市中山堂二樓展覽室暨迴廊展出,並辦理多場音樂會、專題講座等活動。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日前主持「文協百年特展」開幕記者會,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台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呂鈺秀、台北市立中山堂主任江再發、北市交團長宋威德、野火樂集創辦人熊儒賢、留聲機收藏家林本博等多位貴賓出席盛會。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指出,此次特展選在北市中山堂別具意義,中山堂的前身台北公會堂在日治時期就舉辦各類音樂演出,光復後更是各種藝文表演及市民集會的重要場域,其中,「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在這裡發表《蕃社姑娘》、臺灣光復後的第一場西式音樂會「慶祝臺灣光復廣播音樂會」也在這裡舉行,發生在中山堂的音樂盛事不勝枚舉。

文化部政次蕭宗煌表示,本展覽為文化部規劃紀念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音樂史」的重要成果。臺灣音樂發展與一九二一年臺灣文協的成立及社會脈絡習習相關,當年臺灣人民為了爭取參政自主權及迎接文化啟蒙的新時代,臺灣文協的倡議者之一蔣渭水創作了《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蔡培火則創作《臺灣自治歌》引入自由、民主、法治等現代思想,並創作《咱臺灣》吟詠台灣之美,為最早描述臺灣風情與展現臺灣人不畏強權的主體性歌謠。

「文協百年特展」也展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廿五日在台北公會堂舉辦第一次音樂會演出的珍貴照片、臺灣第一位留日學習西方現代音樂的張福興,創辦臺灣第一個管弦樂團「玲瓏會」及舉辦第一次音樂會的歷史照片等、莊永明講述「以音樂回首臺灣文協一百年」珍貴歷史影像與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