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戰力不足,症狀不明顯卻可能急遽惡化!這些特徵更要注意


【藍若水報導】新冠病毒疫情持續籠罩全台,緊追著每日公布的疫情新聞,也不難發現在確診案例及死亡個案名單中,多落在年紀中高齡層,以及有慢性疾病史的族群。不少專家表示,通常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因身體免疫系統戰力不足,染疫後很少會出現新冠肺炎典型症狀,但事實上體內正受到病毒破壞,也因此病程容易急遽變化,甚至來不及挽回。

那慢性疾病患者該如何自我察覺呢?醫師表示有兩點前兆要留意,並且在新冠疫情尚未趨緩的情勢中,仍要維持病況的穩定性,才有機會降低染疫的機會。

難呼吸、易疲倦是轉重症前兆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王舜禾受訪的說法,感染性肺炎找上慢性病患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但因為免疫功能反應緩慢,發燒等症狀也不太容易顯現,提高患者身體潛在的危險性。即使如此,王舜禾醫師表示,這也不代表完全沒有任何線索,可以推判新冠肺炎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況。

「喘」是其中之一的跡象,當病患感覺到呼吸不順、可能得大口深呼吸或頻繁換氣,就該留心是否為缺氧的前兆;這狀況跟最近討論度很高的「隱形缺氧」對應,因為慢性缺氧不會讓你一下子陷入難以/無法呼吸的時刻,所以不太容易感覺異常,但確實會改變你「渴望」氧氣而吃力呼吸的狀況。

「疲倦」是第二個慢性缺氧跡象。當患者突然地精神狀況不佳、包含變得愛睡覺、情緒低靡,都可以是身體不適的反應,也可能是步入重症的警訊。

避免慢性病患者染疫引重症,哪些防疫與顧免疫方式要記得?下一頁了解更多


免疫細胞太薄弱無法引起症狀

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是慢性病友們罹患covid-19時較為擔心的點,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副主任沈峰志醫師,就以作戰軍隊形容慢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因為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不夠強壯,在對抗外來病毒時很難有激烈的對抗,也就不太容易引起發燒、喉嚨疼痛等症狀;但實際上,病毒仍在持續地破壞身體機能。

整合台大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姜至剛、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王舜禾的說法,免疫功能較弱是慢性病患者容易發炎的原因之一,且無法有效抑制感染擴散的腳步,也因此病程短期內惡化速度快到無法控制。

落實防疫觀念、穩定病況為任務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助防護

疫情非常時期人人自危,除了落實正確洗手、配戴口罩等防疫原則,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提醒自己定時服藥、返院追蹤、取藥。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的黃立民教授則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應列在疫苗施打順序名單內,若目前疫苗數量不夠,也可以先打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待新冠疫苗供應足夠再補打,也可以降低肺炎轉重症的機率。


原文引自:確診者沒有典型發燒症狀、惡化卻更快!奪命重症2大特徵助判斷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