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不再是王道!《國際泡麵館》認沒流量就沒市場

▲《國際泡麵館》主持人泡麵出國時,喜歡順道去台灣使館參觀。
▲《國際泡麵館》主持人泡麵出國時,喜歡順道去台灣使館參觀。

「我希望在一碗泡麵的時間裡,跟你分享近期發生的國際大事!」這是Podcast《國際泡麵館》創立的初衷。全球化的框架下,貿易暢通無阻,而你我生活中不再僅是寶島內的人事物,了解國際的趨勢,是當前社會重要的課題,畢竟牽一髮動全身的局勢,讓我們不得不掌握更多國際脈絡,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選擇正確的接收方式,透過Podcast淺顯易懂的敘述方式,開啟聽眾的國際觀。

2021年5月,Podcast《國際泡麵館》正式上線,遠至烏克蘭戰爭、美國政策發展,近至北韓核武、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都能一鍵掌握。然而頻道定位在國際情勢,確實需要滿大的勇氣,一來國際新聞接收比率不如國內消息,二來Podcast聽眾主要以收聽「輕鬆小品」居多,因此當初主持人泡麵考量定位時,可是下定了很大的決心。

▲《國際泡麵館》希望聽眾超越願望投射的角度,利用本位思考看待國際事件意義。
▲《國際泡麵館》希望聽眾超越願望投射的角度,利用本位思考看待國際事件意義。

回想起草創初期,看到台灣環境的樣貌,泡麵說:「台灣國際政治的相關頻道有兩種現象,第一娛樂性較強,節目習慣採用輕快或八卦口吻論政治,其次是觀點較單一,多數透過自由主義觀點去觀看國際事件。」因此做為本科學生,《國際泡麵館》希望提供聽眾一項觀點,即是利用本位思考去看待國際事件的意義,超越願望投射的角度。

《國際泡麵館》一開始希望採用重要國際議題分享故事,後來朋友建議,議題深度會影響聽眾意願,可能無法消化內容,因此,改採分享每周的國際大事,可以與傳統媒體通路的觀點相互比較。為了刺激觀眾的收聽意願,頻道每週更新國際的精華內容,且時間掌握在15分鐘左右,達到製播與收聽的平衡點。

▲泡麵認為節目內容不再是王道,如何創造收聽流量更為重要。
▲泡麵認為節目內容不再是王道,如何創造收聽流量更為重要。

縱然「內容是王道」的現今,《國際泡麵館》仍舊受限於宣傳行銷的難關,閱聽率遲遲看不見大幅度的成長,這項問題同樣困擾著絕大多數的Podcaster,也讓泡麵苦惱地說:「以當代媒體傳播來說,能夠創造流量才是王道,沒有流量就代表沒有市場,也就無法在市場上生存下去。」

《國際泡麵館》找到問題,但尚未有百分百的解答去化解難題,當前除了持續顧及既有聽眾完成既定的計畫執行外,不排除採取更有效的行銷工作與分享行動,雖然有了頭緒知道下一步的執行關鍵,但幽默的泡麵仍樂觀地表示,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閱聽率的難題」他先假裝沒有看到,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泡麵曾到維也納聯合國設施參訪,相較於紐約與日內瓦,維也納接受台灣人持護照參觀。
▲泡麵曾到維也納聯合國設施參訪,相較於紐約與日內瓦,維也納接受台灣人持護照參觀。

成立已屆滿一年的《國際泡麵館》,秉持著泡麵的熱情及在學時的背景而誕生,一路走來可說是相當艱辛,他感慨地說:「頻道可能遠遠達不到成功的標準,但若想成為一個內容創作者,切記這領域適合技術性強的人進入。」他認為先將主軸放在錄製、剪輯與宣傳行銷上,再來思考如何精進內容,才能有效先掌握客群。

回頭看一年的成績,《國際泡麵館》認為Podcast的進入門檻不高,「只要有適當的安排與規劃,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想法。」而能否製作長久,回歸問題本身,是內容與流量的拉鋸戰。

(文/記者蔡季伶 • 圖/《國際泡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