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實施碳定價 減排12%溫室氣體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正於英國舉行,碳定價議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資誠(PwC)與世界經濟論壇(WEF)昨發布《全球碳定價報告》指出,全球最低碳價機制(ICPF)可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12%,實施的成本低於GDP的1%,可協助解決氣候危機。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表示,運用最低碳價機制可加快減排的速度,且不對民生和商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IMF提案最低機制 擴大參與

碳定價是讓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變成有價,用價格誘因來引導減量。由於全球不同地區的碳價不一,從每噸碳價0美元到超過130美元不等。今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了全球最低碳價機制框架,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提出不同的碳價,以推動更多人參與減排。

IMF提案推動的全球最低碳價機制,到2030年,高收入國家將達到每噸碳價75美元,中等收入國家每噸碳價50美元,低收入國家每噸碳價25美元(以2018年美元匯率計算),目的在降低將碳排放轉移到溫室氣體排放成本較低的國家,同時鼓勵低收入國家參與。

成本低於GDP 1% 有助轉型

《全球碳定價報告》評估IMF提出的全球最低碳價機制影響。報告指出,全球最低碳價機制可以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2%,實施的成本低於GDP的1%,且可避免全球暖化造成的經濟損失,並可增加碳交易相關收入,抵銷一些實施成本。

另全球最低碳價機制產生的大量收入可用來協助最弱勢者,對某些國家而言,這個機制最多可以增加GDP 3%的收入,這些收入可重新分配給低收入家庭,並有助於實現轉型。

減碳已是走向未來的方程式。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所帶來的雪球效應,包括環境減碳、能源供給、生產活動、消費模式等,將會是影響台灣未來30年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

李宜樺強調,實施全球最低碳價機制固然有其成本,但不採取行動對社會和企業帶來的成本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