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追繳空污費2億 小型感測器立大功 環署擬佈署上萬測點

兩年追繳空污費2億 小型感測器立大功 環署擬佈署上萬測點

2019年10月03日 上稿編輯: 陳文姿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全台有77個大型空品監測站,體積大且每座建置費上百萬元,環保署2017年到2018年間開始部署小型空品感測器,共計3,300點,遍及120鄉鎮。至今已成功抓到違規排放65件,裁處罰鍰6,240萬,追繳空污費近2億元。環保署今(3)日在行政院記者會宣布這項成果,並表示今年將再布點5,200個感測器。預計明年底總量達10,200個。

3,300個感測器範圍包括44處工業區,可以感測3.8萬工廠。到今年7月底稽查386件,處分僅65件。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解釋,並不是直接使用感測器的數據作為罰鍰的証據,而是利用感測器即時傳回的數據,經過分析後找出工廠違規偷排的時間、區位後,稽查人員再進入廠內進行深度稽查。但並不是每次稽查都能找到污染排放的證據。

環保署從2017年起開始在桃園觀音工業區、新北鶯歌進行小型空品感測器試點。當時擔任桃園環保局局長的沈志修說明,時常接獲民眾陳情,建置後果然查到違法操作,而且移送地檢署。就像有24小時的稽查人員一樣,有很大的嚇阻效果。

成功的試點經驗後,環保署開始補助地方縣市大量布局。2017~2018年間布建3,300點,但南投與彰化、以及一些離島並未加入。沈志修表示,今年這兩個縣市都會加入。今年會再與16個地方政府合作建置5,200點。目標是明年底總數達10,200點。

沈志修說,監測站佈建一般間隔約20公里,每一小時回報資料。空品檢測器的距離可以縮到300公尺,每6分鐘回報一次資料,在時間、空間上都更進一級。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有些違規工廠將煙囪設的很低,外表根本看不出來,有的污染甚至不是從煙囪排放出來。但天黑後,污染濃度就開始升高。

一個小型空品感測器價格落在一萬至一萬五間。張順欽表示,目前檢測最有效的是細懸浮微粒PM2.5,其次是有機化合物VOCs,但因為環境濃度太低,更精密的感測儀器價格會貴很多,還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