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見證歷史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臺北市首座「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位於臺北圓山飯店旁,現場展示除役的40MM/L60雙管砲、M59型155公厘加農砲,以及F-86軍刀戰鬥機等裝備,並結合周邊的臺北忠烈祠、海軍司令部及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等,成為北市重要的國防教育、觀光及文化景點。讓民眾可近距離見證歷史,感念先賢先烈的英勇付出,珍惜今日民主與自由的生活。

回顧風雨飄搖的臺海保衛戰,八二三戰役具有不可取代的歷史地位。尤其當年國軍官兵憑藉與陣地共存亡的信念與決心,無懼敵人砲火,保衛前線安全,終能奠定今日臺澎金馬繁榮發展的基礎。為紀念這場光榮戰役,北安公園更名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園內「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並於105年9月3日軍人節揭碑。

陳展除役裝備 緬懷國軍英勇事蹟

為充實公園內景觀,園區展示歷經八二三戰役時期的二組火砲,一組為M59型155公厘加農砲,海軍於八二三戰役期間,壓制中共砲兵的主力;另一組40MM/L60雙管砲,也是臺海防衛戰力要角,殺出重圍首登金門灘頭,成功執行運補任務。火砲長期陳展,供國人緬懷參與八二三戰役的勇士。

其中,M59型155公厘加農砲聞名於二戰,又名「長腳湯姆」,其射速穩定性高、射程遠及威力大等特點,國軍於八二三戰役期間獲得,成為壓制中共俄製122公厘及155公厘榴砲的砲兵主力,除了能發射高爆彈外,也能發射專門貫穿敵方堅強工事的穿甲彈。然而其最大射程已經無法和現代新型155公厘榴砲相比,民國59年起逐漸被取代。

40MM雙管砲為美國Bofors公司製造,二戰時,美軍海軍艦艇的主要中口徑火砲,與地面防砲部隊使用M1型40MM防砲屬同一系列產品。於民國44年隨中光軍艦自美移交我國,該艦曾投入臺海防衛作戰,並曾於八二三立功,民國98年隨艦除役。功成身退於公園陳列,見證我海軍將士英勇事蹟。

公園內也陳展立下赫赫戰功的F-86軍刀戰鬥機(編號6134),該戰機為臺北市第1架供民眾近距離參觀的退役軍機。F-86型機是二戰後美國設計的第1代噴射式戰鬥機,我國於民國43年開始換裝該型機,民國47年,成為臺海空戰主力,於「九二四溫州灣空戰」中,締造擊落共軍米格機9架、擊傷3架的輝煌戰果,並創下首次在實戰中,使用空對空響尾蛇飛彈擊落敵機的世界紀錄。

戰役勝利紀念碑矗立 莫忘八二三

此外,「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前有紀念碑文,兩側浮雕刻上「國軍反砲擊作戰」和「國軍反封鎖搶灘運補」經過,讓民眾在巡禮公園時,認知當年八二三勇士誓死奮戰,以生命愛臺灣、熱血寫歷史換取臺海和平穩定,飲水思源,莫忘八二三。

新聞小辭典:八二三戰役

民國47年8月23日,共軍砲兵部隊向金門轟擊,大量砲彈落在金門的土地,我砲兵692營率先反擊;其餘砲兵部隊亦陸續砲轟共軍砲陣地。自8月25日至9月12日期間,發起3次激烈砲戰,國軍官兵將士用命,無懼共軍猛烈砲火,海軍在戰役期間歷經「八二四海戰」、「九二海戰」;空軍則在戰役前後與共軍發生12次空戰,擊落敵機數十架,嚇阻犯敵並迫共軍野心止步。該戰役持續至當年10月下旬,最終在國際支持與三軍將士通力合作下,粉碎中共突破臺海防線的企圖。

歷經44天的激烈砲戰,中共對金門群島發射47萬多發砲彈,造成我軍民3000餘人傷亡,如此密集的砲擊,史無前例。面對共軍的猛烈攻勢,軍民秉持「同心一致」、「奮戰不懈」之理念,阻敵犯臺,最終在國際支持與「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以及三軍聯合作戰,取得優勢,奠定臺海和平與穩定的基礎。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展示M59型155公厘加農砲,以及F-86軍刀戰鬥機等徐役裝備。(記者范瑜攝)

「八二三臺海戰役勝利紀念碑」於105年9月3日揭碑,緬懷英勇戰士。(記者范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