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養老院 虧很大

工商時報【賴瑩綺】 大陸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機構需求愈來愈大,但醫養結合不到位一直都是無法解決的「通病」,也讓80%養老院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計畫生育政策,大陸自1999年開始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約2.49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2020年將突破2.55億人。快速成長的老年人口代表大陸將需要更多養老服務,但據財經雜誌報導,在養老機構的布局,大陸似乎還未準備好。 報導指出,大陸先前的政策多以衝養老床位為目標,如2019年「兩會」期間,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未來三∼五年將增加普惠性養老床位100萬張以上。這使各地方政府跟進設定養老床位目標,如南京市規劃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的床位不低於45張。目前大陸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約30張。 養老院入住率偏低 報導表示,在大陸擁有幾百張養老床位已經是養老機構的「標配」,一些醫院也加入了衝養老床位的行列,可數量多,不代表營運狀況好,還是要看入住率。例如位於郊區,設備完善,收費也便宜的北京最大綜合養老機構德隆瑞頤院目前約有1,000多張床位,但實際入住的只有300多人,入住率僅三成,因此營運四年多,仍處於虧損狀態。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教授屠其雷表示,目前大陸民營養老機構平均入住率約40%,80%的民營機構是虧損的。他進一步說,一般入住率達到70%才能營收平衡,80%才能營利,100%的盈利就會很可觀。 報導表示,優質的、綜合性的養老服務,尤其是實現醫養結合,是養老機構盈利的關鍵。德隆瑞頤院負責人張德倫某次在參加行業研討會時,與會專家就對其剖析,癥結點應在於「在15分鐘養老圈內,缺少一家大的醫療機構」。換句話說,「養」高分,但「醫」不及格。 醫養結合不到位,導致盈利難,是大陸民營養老機構的「通病」。醫療服務不到位、不可及,會讓中高端老年消費者,「拿著錢猶豫不決」。 醫養結合 有待創新 大陸政府也看到此問題,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在一次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需進一步銜接、醫養結合服務品質有待提高。之後相關部門紛提出「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範」,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 只是一名業內人士分析,大陸有近4,000家醫養結合機構,已有兩萬多家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係,但目前看,尚未對醫養結合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帶量帶效益的作用也有限。 北京市老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馬乃篪指出,醫養結合並不是在醫院裡開幾張養老床位,或者在養老機構招幾個巡診醫生就能實現的。門診醫生在給老年人看病時,需根據大量數據、資料重新做診斷,如果這些在養老機構、社區能完成一部分工作,才能叫醫養結合。 除醫養結合之外,養老保險產品與專業護理人員缺少也是大陸發展養老產業的核心問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現在許多老年人對商業保險有需求,市場潛力巨大,但國內可供60歲以上老人選擇的商業養老保險品種少之又少。 他強調,相關部門和機構要通過精算等手段,發展醫養保險,增加老年人可選擇商業保險品種,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發揮保險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