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部門未整合 誰來監督美食平台

高市一家「幽靈廚房」隱身工程行內,遭質疑食安疑慮,衛生局近日稽查查獲多項缺失,要求業者改善。(柯宗緯攝)
高市一家「幽靈廚房」隱身工程行內,遭質疑食安疑慮,衛生局近日稽查查獲多項缺失,要求業者改善。(柯宗緯攝)

近年興起美食外送風潮,搶攻宅經濟。民眾不需出門,就可以享受熱騰騰美食,但也引發食安疑慮,包括食品是否能完善保存、製作過程符合衛生標準等,甚至屢爆外送員「偷吃」事件,然而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沒有全權監督美食平台的單位,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多方比較,以免踩雷。

想吃美食只要一機在手,一指就能夠搞定,這種懶人經濟愈來愈盛行。除了知名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也有小本經營的店家,甚至隱身在民宅的業者,也想搶食美食外送市場。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連商圈、市集甚至傳統市場也躲不過,因此搶攻外送新商機。高雄有六合夜市、凱旋夜市、龍華市場等自組外送隊,或找小規模的外送業者合作,若發生客訴或食安問題,較能透過市場自治會處理,對業者祭出懲處。

針對知名的美食外送平台業者,消費者可以透過星級評鑑方式,主觀給予評分,不少消費者遇上消費糾紛只能摸摸鼻子,猶如吃悶棍;有人選擇與客服人員反映客訴,但是否具體轉達給店家,進而達到訴求,恐怕不一定。

另外,像是外送過程保鮮、保溫等作業,都必須謹慎以對。有經驗的外送員,甚至會自掏腰包買設備,加強保冷、保熱,或是固定支架,不讓食物翻覆。

然而,美食外送平台事涉範疇廣,包括有無營業登記、外送員勞動條件、食品衛生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公部門若要一一稽查恐怕有難度,但目前公部門仍無整合單位,涉及經發局、衛生局、勞工局、消保官等單位,現階段消費者只能自己審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