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2日式老建築修繕 活化老街.重現歷史

【曾宏智 高雄六龜】

屋齡已有91年的高雄客運六龜站,原名為「池田屋」,是六龜區唯一具有歷史建築身分的日式老屋,還有一棟108年歷史的「洪稇源」商號,過去是原住民和漢人交換物產的會所,這兩棟以原貌修繕的老建物,未來不但能成為六龜老街活化的指標性亮點,也能讓民眾重新見證百年前北客南遷到六龜山區採樟焗腦的艱困歷史。

重新修建後的日本建築展現新的生命力,1929年日本人池田兵太郎為了招待日警,在六龜興建了池田屋旅舍,日本戰敗後,池田屋曾轉型經營酒家,1961年則由高雄客運買下後,改建成六龜站。

六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柯新武:「這裡的林業事業,採樟樟腦這些這些事業,甚至於建設火(水)力發電廠,甚至於做這個自來水設施還有水道、隧道,都派日本的高級官員來這,為了讓他方便,讓他有舒適的環境,才興建日本池田屋,光復後由客運公司接手作為車站。」

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解說員 韓明正:「因為我家離這邊大概7、800公尺啦!這邊下車之後還要走回去,也不會很遠啦!所以說你不用怕說會坐過頭,反正坐到這邊終點站,司機就會來,先生到站了把你叫起來,所以說,這個地方是我們,這個六龜共同的一個回憶。」

池田屋周邊是六龜過去最熱鬧的老街區,有許多從北部南遷開墾的客家族群,在山中從事焗腦的工作,池田屋等於見證六龜地區的開發歷史,同時保留移工及住民的生命記憶。

六龜圖書分館主任 王鵬字:「因為這一個街區,就是日本時代日本的樟腦局,在那邊設立了一個樟腦倉庫,那也設了一個六龜出樟所,作為收購專賣的這個樟腦的一個場域。」

六龜居民 彭阿蔥:「之後有標林班就去做,六龜這邊才比較熱鬧,後來開發南貫(橫)公路,這邊就熱鬧起來了,因為很多外省人來這邊,開藤枝的路和南貫(橫)路。」

而另一棟修護完成的「洪稇源」商號,則是由旗山人洪見濤於1912年開設。

洪稛源商號第四代 洪勝林:「「洪稛源」3個字,洪就是代表那個洪家的意思,稛的話,就是以前那個貨物裝載一牛車,這樣子叫一稛,源就是那個源源不斷就是,物產豐收源源不斷的這樣的意思。」

在焗腦產業發達的日治時期擔任「巡查補」的洪見濤,落腳番害頻繁的六龜山區協助管理秩序,也因與原住民關係密切,後來開設了「洪稛源」商號,是當時漢人、原住民的物品交易所。

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理事長 張運正:「早期就是說,原住民會透過洪先生下來到六龜的時候,帶一些山上的產物,來到六龜這邊做這個物品交換,換他們原住民生活所需的一些用品,那後來洪先生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商機之後呢,就跟我們當時的日本的政府,申請到了這個番產物交換所的,這樣的一個執照。」

六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柯新武:「一包火柴可以換一隻雞甚至一隻豬,洪稛源為了讓高山的原住民比較方便,洪稛源,除了與原住民進行物質交易之外,也讓原住民住在這邊。」

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理事長 吳憶萍:「譬如說我們講樟腦,它的原始就是樟樹,來到這裡他可以享受文化,他可以做職人就是木工木藝的東西,是我覺得我們可以再重新去思考,這2棟建築物如何活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物件。」

「池田屋」與「洪稛源」修護完成了,六龜居民也多了一個認識家鄉,了解歷史的機會,這2棟與焗腦、林業相關的建物,未來要如何與遊客互動,又要如何與地方經濟發展相扣合,也成為在地人相當關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