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者症候群是什麼?為什麼考高分、高成就,內心卻老覺得「我不配」、「矇到的」

考試拿到高分,心想老師是不是把分數搞錯了?獲得夢寐以求的職缺時,認為今年應該很少人應徵吧?每當你獲得他人的肯定,內心總是縈繞這類聲音,讓你難以相信自己配得上稱讚嗎?這些想法都是所謂的「冒牌者症候群」。究竟冒牌者症候群是什麼?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冒牌者症候群?遇到冒牌者症候群,又該怎麼辦呢?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又稱冒名頂替現象、騙子症候群。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又稱冒名頂替現象、騙子症候群。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冒牌者症候群定義是什麼?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又稱冒名頂替現象、騙子症候群,是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波林.克蘭斯( Pauline R. Clance)與蘇珊.艾姆斯(Suzanne A. Imes)在論文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n high 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中提出的一種概念。

文中訪談了150位高成就女性(包括學生與專業人士),這些女性均在專業表現中擁有實質的成就,也獲得來自同事、長官的表揚,但面對這些成就,卻有許多人自認成功是基於好運、成就被他人過分抬舉,或認為自己是「冒牌貨」。

當上述想法變成一種核心信念,認為被賦予的一切只是僥倖或運氣,並非靠實力贏得,感覺自己不配擁有,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這種心理狀況就被稱為「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特徵有哪些?

冒牌者症候群的現象,可能與每個人成長的家庭背景、求學經歷及職場經驗有關。《成功女性的悄悄話》(The Secret Thoughts of Successful Women)的作者,同時也是冒牌者症候群專家薇拉莉.楊(Valerie Yang)博士認為,身處在存有刻板印象的環境者(如理工領域的女性),更容易有類似經歷。

根據《國際行為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的一篇文章,70%的人都曾有「自己是騙子」的感覺,尤其好發於高成就的女性身上。冒牌者症候群,可能會有以下八種特徵:

  • 自我評價很低,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 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所擁有的成就,是靠運氣而非實力。

  • 無法實際衡量自身能力,以對自身能力的觀感為基礎,認定自己的價值。

  • 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定難以達成的高標準。

  • 犧牲自己的心理健康,超時工作,只為了完成更多工作。

  • 與團隊成員疏離,避免被他人發現失敗的情形。

  • 對失敗感到深刻恐懼。

  • 當被誇獎時,即使有客觀事實,依然覺得羞愧,無法收下讚美。

冒牌者症候群分為幾類?

薇拉莉.楊(Valerie Yang)博士將冒牌者症候群,區分出以下五種類型:

  • 完美主義者:通常會自訂極高的標準,當無法達成時,內心會經歷一連串的自我否定與懷疑。同時,他們也想像其他人用同樣的高標準來檢視自己,導致追求完美與恐懼失敗的壓力。

  • 天資聰穎者:當無法一舉成功,必須下苦工學習新技能,或花費過長的時間才能做好某事時,就會激發這一類人的羞愧感。

  • 個人主義者:通常不願主動請求別人幫忙,同時也拒絕他人提供協助。他們認為向外求援是軟弱的象徵,也擔心會因此洩漏自己的無能。

  • 專業人士:認為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是從擁有的知識量判定。因此,在對一個主題充分了解前,或碰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時,都會看成是自己的無能。

  • 工作狂:自認實力不足以匹配現在的成就,會逼自己更努力,所作所為並非真心喜歡工作,而是希望能藉此獲得肯定,是一種掩飾內心不安全感的做法。

冒牌者症候群如何量測?

1985年,波林.克蘭斯(Pauline Rose Clance)博士進一步推進她對冒牌者症候群的研究,並出版了第一個用來測量冒牌者症候群的量表,稱為克蘭斯冒牌者現象量表 (Clance Impostor Phenomenon Scale,CIPS)。

以下20個問題,請依據自身情形評分,敘述情形為「完全不正確」者獲得1分、「很少」者獲得2分、「偶爾」者獲得3分、「常常」者獲得4分、「完全正確」者獲得5分,並統計總分。

評分項目,翻譯自克蘭斯冒牌者現象量表 (CIPS),表格整理:Yahoo奇摩新聞
評分項目,翻譯自克蘭斯冒牌者現象量表 (CIPS),表格整理:Yahoo奇摩新聞
計分結果,翻譯自克蘭斯冒牌者現象量表 (CIPS),表格整理:Yahoo奇摩新聞
計分結果,翻譯自克蘭斯冒牌者現象量表 (CIPS),表格整理:Yahoo奇摩新聞

有「冒牌者症候群」,我該怎麼辦?

  • 專注於事實:試著區分自身感受與事實,例如量化數據、結果與回饋等。

  • 自我肯證:並非單純的自我肯定,而是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 放下完美主義、放過自己:凡事盡力就好,不用盡善盡美;理解對自己仁慈、寬容是對的,別因為對自己好而感到羞愧。

  • 謙虛並真心接受讚美:當他人給予讚美時,相信自己,說聲「謝謝」就很好。

  • 和他人分享心路歷程:許多人心中都有質疑自己的聲音,當你願意說出口,內心自認是「冒牌貨」的聲音,終有一天會被趕走。

  • 理解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既然失敗無法避免,就無需理會心中一直出現的質疑的聲浪,也不必因此放棄享受人生。

  • 適時求助:倘若發現冒牌者症候群過度困擾你的生活,可以前往心理諮商,尋求專業幫助。

Yahoo奇摩關心您

如需諮商或相關協助,請撥打下列專線

※ 衛福部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