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以來的科技10大巨變 你跟上幾個了?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呼叫呼叫,鐵雄呼叫珍珍~~」

大家可還記得「科學小飛俠」卡通影片中,鐵雄隊長透過腕錶呼叫夥伴的情節?超炫酷的科幻裝置,相信羨煞了許多和小編一般憧憬未來的少年。

才不過數年的時間,如此夢幻的功能,竟然出現在當代的穿戴式智慧裝置上。現在智慧手機及腕錶可說是人手一機,早已成為生活中的標準配備。

遙想智慧手機出現前的年代,如果想擁抱如今智慧手機的全部功能,除了手中必須有一支小海豚語音手機,還必須背負著三、四公斤的筆電,以及差不多重量的單眼相機。除此之外,口袋中還必須放著卡匣式隨身聽、翻譯機。如果想及時處理行事曆或工作流程,行囊中還需要一本萬用筆記或當時價值不菲的PDA。

若是還想隨時隨地追劇,或是隨興玩玩線上遊戲,在那個時代,根本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整身的行頭,無論是價格或是重量,對於一個上班族而言,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而這所有的功能,現在卻只要一支智慧型手機或腕錶就能搞定。

千禧年至今已近20年,3C科技究竟發生了甚麼變化?又對我們生活造成甚麼樣的影響? 根據觀察我們列出了10大演化趨勢: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01.電腦量子化 持續挑戰硬體極限:

千禧年以來,我們明顯地觀察到,3C裝置持續朝向多功能、高速、高能耗密度及輕、薄、短、小等趨勢發展。這些年來,無論是CPU、記憶體、硬碟或網路卡等硬體,效能仍然持續提升。雖然許多專家都曾提出警告,硬體發展已接近物理極限,恐怕無法如「摩爾定律」所預言的,每隔18個月硬體效能便增加一倍。然而,新技術的開發,也將持續推升硬體的效能,以近年來頗受關注的量子電腦為例,2019年3月4日IBM已宣布完成可商用的量子電腦。相信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未來仍可持續挑戰硬體的極限。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02.智慧功能集約化 手機改變人類生活:

根據調研機構IDC公布的數據指出,僅2018年一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生產總量就高達14億支。另一機構Newzoo的調查指出,2018年底全球活躍的智慧型手機將達33億支。這些數據顯示,智慧型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智慧手機除了傳統手機的語音通話功能,還加入了個人數位助理、行動上網、音樂播放、電子書閱讀及影像攝錄等功能。

事實上,將傳統功能手機與個人數位助理融合的概念,最早可回溯到1994年IBM發表的Simon,但將之定義為「智慧型手機」概念,則是2002年微軟所提出的。

賈伯斯發表第一代iPhone(圖片來源:AP)
賈伯斯發表第一代iPhone(圖片來源:AP)

2007年可說是智慧手機發展的關鍵年,賈伯斯在Macworld2007大會發表了第一代iPhone,操作簡單、多點觸控螢幕及線上App市場等特色震驚了全世界。而另一巨頭Google也不落人後,於隔年趕緊推出Android手機。自此之後,其它系統逐漸淡出舞台,智慧手機形成兩雄爭霸的局面。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03.無線通訊極速化 迎來5G新紀元:

矽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曾經指出,人類的通訊已經從銅時代進入氧氣時代,資訊傳播的介質不再是電纜,而是無線網路的傳輸。這句話明顯點出了行動通訊時代的來臨。

俗稱1G的第一代行動通訊系統,自1983年開始使用,屬於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承接1G的2G行動通訊系統,對語音係以數位化方式傳輸,除具有通話功能,某些系統並引入了簡訊或傳輸量較低的軟體。3G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研發,2005年引進台灣,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數位語音服務。國內的4G LTE業者於2014年5月起陸續開始營運,除了語音通話之外,更擴展到影像通訊等領域。

2019年迎來了5G紀元,5G標準雖尚未完全確定,但目前已經取得相當共識5G必須具備大規模的連結能力,能以10Gbps速率支援數萬用戶,在覆蓋率、頻譜效率及低延遲性方面,都必須遠勝目前的4G網路。

各方預期5G將成為下一代行動通訊標準,包括美、日、韓、歐盟及中國大陸在內,紛紛投入龐大資源競相發展,預計2020年起,將於各國布建系統並進入實測、應用。

於5G系統完成建構、頻寬大幅提升之後,部分過去受限於頻寬而無法實現的技術,比如無人車、物聯網等計畫,將可望突破瓶頸順利展開。

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04.智能裝置行動化 從自駕車到智慧車:

「嗨~夥計,我們出發吧」大家對於智慧車最初的印象,應該是「霹靂遊俠」影集李麥克的那輛霹靂車吧。進入後PC時代,PC及筆電的市佔比驟降,但相關的運算功能,已普遍納入了手機、家電及智慧手錶等各式智慧裝備,傳統用來代步的汽車,也搖身一變,成為另一種移動式智慧載具。

第一輛能自動駕駛的試驗車出現於1980年代。從此以後,許多跨國企業及研究機構,紛紛投入自駕車的開發,但限於聯網頻寬及部分關鍵技術,至今仍處於連線測試的階段。

然而,自駕車只是汽車智慧化的第一步。智慧車透過車載智慧系統及對外聯網功能,變身為移動的辦公室。矽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就曾經預測:未來我們透過汽車傳輸的資料,甚至將超越從辦公室傳輸的規模。

智慧車系統是由舊有的車載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演進而來,透過嵌入式感測器及智慧裝置,讓智慧車系統得以整合原本各自獨立的影音、導航、行車紀錄、行車安全及自動駕駛等功能

05.軟硬體功能雲端化 單機模式遭遇挑戰:

於千禧年之交,個人電腦仍以單機軟硬體為主。隨著網際網路的覆蓋率愈來愈高,1994年成立的Yahoo及1998年創立的Google,標示著網路雲端運用的重要里程碑。隨著搜尋引擎、新聞、影音、郵箱、儲存及遊戲等雲端功能日益完整,愈來愈多人開始以雲端應用取代個人電腦的單機軟體功能。比如原本使用Office等單機軟體的用戶,也逐漸改用Google、Yahoo、Line等業者所提供的網路服務。遊戲娛樂方面,網路串流遊戲逐漸取代了單機遊戲,串流影音服務,也逐漸取代了過去的影音CD及DVD。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06.人際關係社群化 網紅經濟的蓬勃發展:

千禧年以來,人際傳播模式已發生明顯的改變,從早期校園的ppt、互聯網部落格,到現在的臉書及IG等社群媒體,個人不再是單純的訊息接受者,而逐漸變成訊息的製造與發送者。2004年由馬克祖伯格創立的臉書,正標記著社群媒體時代的起點。此外,即時通訊軟體的運用,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從千禧年時期的ICQ,到現在仍然盛行的Line、Messenger及skype等,即時通訊軟體甚至超越了電話與電郵,成為新世代慣用的聯繫管道。

2005年影片分享媒體Youtube的出現,改變了影音傳播的管道,正如其網站所提倡的精神「Broadcast Yourself」,Youtuber網紅經濟對傳統影音媒體造成了巨大衝擊。

(圖片來源:ASUS官網)
(圖片來源:ASUS官網)

07.機器人家庭化 AI技術廣泛開展:

工業機器人是機器人產業最主要的應用,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的預估,2020年工業型機器人銷量將達52萬台,將是2015年的2倍,顯示產業對於機器人的需求,有快速增加的趨勢。機器人除了可以快速、精準作業,降低人力成本之外。對於一些相對危險或人體不堪負荷的任務,機器人也可以協助完成。

除此之外,從比較簡單的掃地機器人,到陪伴用的人形或寵物機器人,機器人已開始為一般家庭所接受。1999年SONY推出的機器狗Aibo,活潑可愛的萌樣,相信至今仍讓大家印象深刻。2015年日本軟體銀行推出的Pepper人形機器人、2017年華碩電腦推出的陪伴機器人Zenbo,更整合入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透過語音操作,可提供教育、個人助理、娛樂等功能。

此外,智慧音箱及Siri、Bixby等個人數位助理,也成為常見的應用。根據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針對美國用戶所進行的調查,高達63%的網民,曾透過數位助理提問或進行網路搜索。此外,發展中的AI人工智慧,已開始應用於生物醫療、工業設計、教育訓練及影音行銷等各個領域。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08.影音資訊精緻化 迎向全息投影的未來:

CRT映像管曾廣泛應用於電視機和電腦,但由於耗電、笨重且較佔空間,在千禧年後逐漸淡出舞台,為LCD、LED等新型螢幕所取代。

目前市佔較高的TFT-LCD,從1991年開始量產。近年來,LCD顯示器的尺寸與解析度也都大幅提升,尺寸從1997年的22英寸逐步增加至2019年的48英寸,解析度也從千禧年的不足1K,進展到目前的4K、8K。

雖然LCD、LED等顯示器,目前仍是電腦顯示裝置的主流,但根據矽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的預測,未來將逐步朝向不具實體的「全像投影」技術發展。

「全息投影」是1947年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在研究電子顯微鏡效能增強時偶然發現的,透過不同的方位觀察相片,可以看到被攝物體的不同的角度,進而產生立體視覺。「全息投影」近年來蓬勃發展,關鍵原因之一,是固體雷射器的成本降低及大規模生產。

(圖片來源:HTC官網)
(圖片來源:HTC官網)

09.人機互動多樣化 從滑鼠到VR/AR:

一般家庭的3C產品的人機介面,從千禧年時單純的鍵盤、滑鼠,及筆電上的軌跡球、觸控板,逐漸演變為更加複雜、更人性化的互動介面。首先,觸控面板、數位筆的出現,讓互動更加直覺。此外,人臉辨識、指紋辨識,也逐漸被納入3C裝置的標準配備。Siri、Bixby等個人數助理的出現,也讓語音更加普遍。部分專業的智慧手錶,甚至內建感測器,可以主動偵測配戴者的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數。

當然,未來人機介面的當紅炸子雞,當屬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的發展。VR/AR人機的介面,遠較其它介面更為複雜多元,使用者可透過聲音、體態、手勢、觸覺,甚至眼球追蹤,來操控遊戲中的角色與場景。但VR/AR的潛力不只於此,透過身歷其境的沉浸式體驗,這項科技正逐漸改變人類與虛擬世界互動的方式,除了VR/AR遊戲,在醫療復健、工業設計、教育訓練,甚至商品行銷等方面,也都存在巨大的潛力。

VR的概念,早在半世紀之前,就已經出現在文學作品中。1935年小說家 Stanley G.Weinbaum 在其作品中,曾提及一款可以看見虛擬世界的眼鏡。之後數十年間,VR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VR/AR再度受到矚目,應該跟產業巨擘紛紛投入有關。1994年Sega推出SegaVR-1;1995年任天堂推出Virtual Boy;2012年facebook以20億天價,收購Oculus Rift的開發計畫,更是震驚了全世界。此外,Google2014年推出價格低廉的的Google Cardboard,也被認為是加速VR普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10.萬物互聯化 從人聯網到物聯網:

物聯網這個概念,最早是1985年由Peter T. Lewis所提出,但一直到比爾·蓋茲1995年在《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及萬物互聯概念之後,才逐漸受到重視。

由於藍芽、WIFI等技術的進步,電腦與手機得以更靈活地與周邊設備串連。透過手機可以遠距遙控冰箱、冷氣、電視機及攝影鏡頭等智慧家電,透過其內建的感測元件,家電也可以將資訊傳遞至手機。在產業方面,工程師不必親到現場,就可以達成遠端監控的效果。物聯網不僅帶來便利,也帶來更多的安全,比如透過安裝在油氣管線的感測器,我們可以隨時掌握管線的安全,以避免發生氣爆等工安意外。

過去的互聯網主要是人與人的聯結,如果要發展物聯網讓萬物互連,更多的感測器勢必帶來更多的數據資料,因而需要更高的網路頻寬。隨著5G時代的來臨,這問題或許可迎刃而解

面對3C科技蓬勃發展,我們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然而,在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仍然隱藏著若干隱憂。

根據趨勢科技的調查,近年來,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日益普遍的網路公有雲服務,也成為駭客的重要目標。包括Google、Facebook等全球性網路業者,近日都先後發生嚴重的故障,隱約透露出隱藏在繁榮背後的隱憂。

此外,網路駭客對於新興智慧手機的監控,竊取個人隱私等手段,也對網路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面對如此高度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去面對呢?

記得著名的科幻小說家Arthur C. Clarke曾經說過:「對於任何想預測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而言,閱讀科幻小說是一項關鍵訓練。」

但是,如果您擔心科幻小說的預言不夠靠譜,您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您可以鎖定Yahoo奇摩3C科技頻道,並訂閱Yahoo奇摩3C科技粉絲團,就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最新的3C科技發展趨勢。